成都青羊:观教育泰斗风采 感课程改革力量
9月30日,由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之特级教师走进成都青羊研讨活动”在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青羊区内外学者、专家与教师汇聚一堂,观教育泰斗风采,感课程改革力量,围绕“双新”“双减”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新问题、新任务、新举措,深入研讨探索实践路径和操作策略。
成都市青羊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科院院长邵开泽表示,近两年来,青羊区各个学校积极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路,在本次活动上,青羊教师将展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课堂,以课为例,诚邀专家点评,共研中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
“期待通过本次专业而务实的交流平台,集结全国各地教师及教育的专家,共同探索中小学语文学科建设的新思路、新政策,分享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运营发展中心主任郭峻驰说道。
活动现场,一场横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课堂盛宴,全方位展现了语文课堂的魅力与活力。每个学段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诠释着课改的内涵。
上海当代好课堂教育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前副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前副理事长冯恩洪教授表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课堂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主阵地。课堂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二十年后的国民素质。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还是‘以社会为中心’?这是上课的老师要厘清、辨明的事情。儿童有天性,有差异,我们不仅要尊重差异,引导发展,还要追问:我们的尊重充分吗?学生的发展充分吗?我们既要眼中有书本,更要做到目中有‘人’!”
冯恩洪进一步指明,教学设计应该从“老师带着真理走向学生”转向“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真理”,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时刻问自己这几个问题:“学生在哪里?学生到哪里?我们怎么到哪里?学生到了吗?”冯教授的指点如春风化雨,浸润了与会教师的心田。
其中,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教师曾丝雨带来《秋天的怀念》展示课。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刘勇用“丝丝入扣,春风化雨”总结曾丝雨教师的现场课,并提出建议。
课堂文化发展联盟学科专家、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四川教育研究会教师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教师发展专委会秘书长徐猛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深入阐述了教学的本质。在报告中,徐教授从学习活动的核心——“人”出发,明确指出了学习的最高层次目标是传承人类的崇高精神和智慧成果。
“学习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学什么?为什么学?又该怎么学?”徐猛强调,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汲取并传承人类的崇高精神和智慧成果,从而点亮他们内心的灯塔。而教学过程,则是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学习发生这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获取人类共有的智慧、经验和成果,最终构建起通往未来世界的桥梁。这不仅有助于塑造与完善自我,更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与改良,以及文明的延续与发展。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场教育的盛宴中,不仅看到了教育专家们的真知灼见,更感受到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能够在更加优质、高效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图/文 唐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