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枢:从一名教师做起带领边疆师生一起前行
“在伊宁县这片热土上,陈老师深深的教育足迹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未来,我们仍然期盼陈老师用南通教育的高度继续引领边疆教育。”
这是伊宁县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吾买尔江·阿不都西提的原话。而他口中的陈老师,是我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研室副主任陈钰枢,她刚刚结束一年半的援疆任务,回到了南通。
2023年2月9日,陈钰枢作为教育部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从江海之滨,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和美杏乡。在伊宁县,她主动接受多岗锻炼,全方位地适应、全身心地投入、全过程地奉献,将满腔的教育情感注入倾心的支教工作中,用丰富的教育实践生动诠释了神圣的援疆使命。
1997年,陈钰枢在通州区英雄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直到2017年,她都在教学一线,为热爱的教育事业发光发热。2017年,她进入新成立的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虽然从基层一线教学转向科研、教师培养,但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师、不忘那三尺讲台。
2019年,陈钰枢前往汉中镇巴县支教。“在和当地师生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山里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十分强烈。虽然支教期很短,但是这次经历在我心中种下了支教的种子。”5年不到,她就成为教育部第二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成为新疆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
“瞧,陈老师的教学设计多么适合我们新疆的学生,尤其是她的匠心引导和耐心等待,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如此有滋有味。要知道,她接手这个班才20多天。”这是2023年3月15日,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李秀娟在第一次听完陈钰枢的课后发出的感慨。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陈钰枢任教的五(5)班曾因学校师资紧张,语文课都是由同年级组的语文老师轮流代课。面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欠佳、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等现状,陈钰枢精心选择有效方法,根据具体学情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期末考试,这个班的语文平均分为83.64分,从年级最后一名跃升为第二名,与第一名的差距由原来的6.5分缩小为0.5分。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她任教的语文和道法两门学科,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县域内均位于前列。
在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陈钰枢的课堂永远开放,无论是刚入职的新教师还是同年级的任课教师,无论是学校的巡课领导还是村里派来跟岗学习的陌生老师,都可以随时进入她的课堂听课、随地与她探讨教学困惑。该校小学部教研主任马秀花说:“陈老师忘我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了小语组的老师们。她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巧,更是积极点燃我们的研讨氛围。”
科研、结对、引领
努力已经产生喜人效果
“陈老师,一早就收到您别致的问候,心情真好。这一组关于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精品文章,我会和执教老师们好好研读。有您,真好!”这是2023年4月5日早晨,伊宁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贺菊发给陈钰枢的信息,饱含着真诚和感激。
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的同时,陈钰枢兼职伊宁县小学语文教研员。伊宁县很多学校通过“点菜”邀请陈钰枢来学校“下厨”,均或多或少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伊宁县教育局党组成员、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张宏博表示:“一年多来,陈老师对我县小学语文教研工作倾心指导、以身示范。在她身上,我不仅看到她作为语文老师的执着与坚守,更见证了她作为研训人员的专业与智慧。”
援疆重点是“造血”,要让边疆地区的人才培养有梯队、有层次。2023年2月20日,陈钰枢与同校年级组的冉燕燕老师、李焕丽老师郑重签订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协议书》,成为她们的“南通师父”。在学科教学方面,她既主动执教示范课,又经常深入她们的课堂,一起分析得失,做到同研共进。一年后,两名徒弟都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陈老师,我也是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学校虽然没有让我们签订合同,但我认准了您这位师父,也要带带我呀!”在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有很多新疆教师想学习先进教育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陈钰枢不忍拒绝年轻老师,都会对他们倾囊相授。
在自治区第五届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例大赛中,得到陈钰枢指导的3名教师获二等奖,另3名教师获三等奖。在陈老师以及许多南通援疆教师的努力和引领下,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正逐步呈现出培养一个、带动一帮、成长一批的喜人效果。
学习、生活全方位关注
她把爱洒在了杏乡师生身上
“今天虽是冬至,但因为有‘南通妈妈’手把手教我学包饺子,面对面喂我吃饺子,我的心中充盈着特别的温暖、荡漾着别样的幸福。” 2023年12月22日冬至那天,在伊宁县当地和陈钰枢结对认亲的阿瑞发·依力亚尔同学在学校参加“冬至天渐寒,通伊情更暖”主题交流活动后流露出真情实感,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陈钰枢是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担任班主任的南通老师,在位于三楼的办公室,无论早晚,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该校年级组老师黄建梅已年过半百,总劝她:“陈老师,你太累了,既要做原单位的工作,又承担我们学校的工作,还要接受县教育局安排的工作,快把班主任辞了吧!”陈钰枢总是笑着说:“谢谢黄老师关心,我当过近20年的班主任,对这份工作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况且我很想体验一下新疆班主任的工作,能干得过来。既然选择了来这里,我只想用自己绵薄的力量做好该做且能做的事情。当以后回忆这段援疆经历时,我不至于后悔,或感到内疚。”
成为班主任之后,陈钰枢了解到,班上有多名特殊学生。因此,这位“南通妈妈”又多了几名不同民族的孩子。她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更努力成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使者,总是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无微不至地关心呵护着每一名学生。对于学困生,她积极鼓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对于贫困生,她在生活上时常嘘寒问暖,并及时送上学习用品。慢慢地,五(5)班形成了班风正、学风浓的氛围,班上学生的各科成绩都在县域内名列前茅。
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副校长范潇对陈钰枢的班级管理工作赞赏有加:“陈老师一直把满腔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奉行‘精、细、实、严’四字方针,不断创新班级管理实践,所带的‘海马班’成为学校班级管理的标杆。”
支教有任期,援疆无时限。2024年6月底,陈老师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伊宁县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吾买尔江·阿不都西提无不感激地说:“在伊宁县这片热土上,陈老师深深的教育足迹为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智慧与力量。未来,我们仍然期盼陈老师用南通教育的高度继续引领边疆教育。”
陈钰枢说:“虽然我已回通,但伊宁县南通实验学校未来有什么需要,我一定全力以赴。”
本报记者沈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