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教师节专访丨罗国松:从教25年,用真情诠释“爱生如子”

2024-09-09 17:20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学生,像批评自己家的孩子一样批评学生——“爱生如子”既是对教师崇高师德的一种赞扬,也是对教师的一种道德要求。

罗国松,宜宾市筠连县胜利街小学的一位普通教师。自1999年任教以来,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25载,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始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改变着自己的学生。“授业有方,爱生如子”是对他的真实写照。

课堂内外,爱与智慧双向奔赴

自1999年踏入教育行业,罗国松至今已在这片沃土上深耕了25个春秋。从村小到景阳小学,再到胜利街小学,每一步都承载着他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

最初选择教育,是为圆父母的心愿,那是一份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源于父母对知识的尊重与向往。但真正让罗国松决心扎根教育一线,是在2006年7月5日的青云村小。那天,是为同学们分发放假通知书的日子,一位白发苍苍的爷爷站在教室外,认真且仔细地听着每一个名字,以及他们努力学习一学期后取得的优异成绩。那是位十分捧场的老人,他毫不吝啬对每一位学生的夸赞,老师在讲台上念,他就在窗外夸。但被夸的最多的,还是黑板下年轻有为的老师:“罗老师教得好嘛,娃娃些长进了”“了不起,老师教得太好了”“哎呀,罗老师太优秀了”……

那一刻,罗国松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带来的幸福感,它源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一份社会的认可,那是任何荣誉与成就都无法比拟的。自此,无论身处何方,罗国松都将那位老者的期盼铭记于心。他潜心从教,不断追求教学的卓越,不仅在成绩上取得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与幸福。

因材施教,知生爱生诲人不倦

教育是一份“仁而爱人”的事业,为师者唯有关爱学生,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

在教学工作中,罗国松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满腔热忱倾注于学生。生活上,他爱生如子,对学生关怀备至;学习上,他精益求精,对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而在其职业生涯中,有一段故事尤为深刻。

小赵(化名),一个家庭背景复杂,在学校多次犯错的孩子。罗国松没有选择放弃,他深知,每一个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等待被理解与关爱的灵魂。一次偶然的机会,罗国松在上班途中发现了小赵逃课的身影。在田埂上的追逐,成为了师生间一次特殊的对话。面对小赵的逃避,罗国松用耐心与智慧,最终将孩子从田间“捞”回,用温暖的言语与行动,融化了孩子心中的冰霜。那一日,罗老师不仅为小赵清洗了脚上的淤泥,更洗净了他心中的阴霾。从此,小赵在学习与品行上有了显著的转变。如今,这个曾经的“小泥鳅”已在浙江创立了自己的企业,每当与罗老师通话,那段田埂上的往事,总会成为两人共同的笑谈。小赵的成长,是对罗国松仁而爱人、言传身教的最大回报。

强化学习,履职尽责培育桃李

在25年的教育长廊中,罗国松的故事,是关于坚持、成长与改变的篇章。他以“一万小时定律”为信念,坚信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需要时间的沉淀与智慧的积累。站在讲台上的每一刻,都是他最真实的自我,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让他愿意将全部的精力与热情,倾注于这份神圣的职业。

面对教学中的困惑,罗国松选择主动出击,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学名师、仿名师、问名师,将前辈的智慧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超越自我。身为一线教师,罗国松不仅具备专业素养,更拥有独特的品质。在面对班级里的“小刺头”时,他心中有方法,手中有尺度,能够实现学生的转化与提高;在取得成绩时,他保持谦逊,不骄不躁,追求更大的进步;在教育的鼓点中,他积极响应,把握新时代的要求,积极参与育人任务,不负韶华;在团队中,他与同事们相互激励,共同成长,以师强带生强。

甘于淡泊,于淡泊中明志致远;甘于平凡,于平凡中孜孜以求;甘于奉献,于奉献中收获幸福。对于罗国松来说,25年的教学生涯,是一个从青涩到成熟、从摸索到精通的成长过程,是一段从心怀憧憬到深刻领悟教育真谛的探索过程,是一程以真心呵护成长、以大爱书写教育人生的奉献之旅。(文/朱亚梅 视频/陈晨 配音/夏天)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