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小学吴海丽:教好每个班 发展每一个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为吴海丽的班本课程题字
5日上午,在崇川小学教学楼二楼连廊见到语文老师吴海丽时,她刚上完课,手里拿着教材和备课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个注意点。“下午是两节作文课,之后要帮几位老师磨课,放学前还有一节阅读课。”吴海丽的脸上笑意盈盈。开学刚一周,她的时间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
从教25年、支教8年,传承发展情境教育、创新教育教学实践,吴海丽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观察·表达”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走进语文、学好语文、爱上语文,让班上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让孩子们爱上语文
2016年,已在百年名校通师二附工作15年的吴海丽,经组织派遣到新建仅5年的崇川小学支教交流,担任语文老师、备课组长。
“不管在哪所学校,教哪个班,我相信只要竭尽全力,一定能把学生教好。”在新校,吴海丽从一年级教起,聚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各个方面,开发了融阅读、观察、表达于一体的个性化定制班本课程。
“我们一起数一数,池塘里有多少莲花?分别是什么颜色?哪一朵开得最好看?莲叶的形状像什么?”二年级的一堂阅读课上,吴海丽带领学生精读了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散文《花宴》。恰逢初夏时节,校园里的莲花开得正盛,吴海丽“就地取材”,带着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观察说话课。
“莲花有的歪着脑袋,像是和谁做鬼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就像快要滴落的雨滴……”“远望去,池塘像是盖上了一层绿地毯;走近看,每一片莲叶上都有一张‘小嘴巴’……”课后,孩子们文思泉涌,一篇篇洋溢着真情实感的作文雪花般飞向吴海丽的案头,摆脱了“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类似的“表达套路”,全班52篇作文如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这是吴海丽提出的“阅读·观察·表达”三部曲的生动缩影。她立足统编教材,结合班级学情,每学期更新“吴老师书单”,供班级精读或学生自由阅读。在此基础上,她挖掘校园的课程资源潜力,四季更替、溪流田埂、花鸟鱼虫,都成了孩子们最生动的教材。短短几年,硕果满枝,一年级时,全班出版了拼音写话集《蒙以养正——我们的语文生活》;二年级时,人人在报刊上发表了习作;毕业时,全班佳作结集为教育文丛《美的历程》;班级语文教学质量更是跻身全区前十的第一方阵。
“从以前半天写100字,到300字、500字,再到后来两小时写800字,孩子的进步全是您的功劳!”正如学生小毛的爸爸所说,“吴老师,遇见您,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发挥学科育人作用
“当我满含微笑地站在孩子面前,我就是孩子最喜欢的微风。”在一篇文章中,吴海丽曾这样写道。
作为一名有着多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语文老师,吴海丽关爱学生身心健康,发挥学科育人作用,将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紧密相连,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生小雨是名转校生,一进班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不服从班级管教,喜欢欺负同学。班主任无奈地求助:“吴老师,您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仔细观察一段时间后,吴海丽从端正写字开始,慢慢引导小雨。“这是我见过最认真的作业!”“看着这么漂亮的字,我很开心!”“你让我刮目相看!”……只要小雨有了点滴进步,吴海丽就会送上“花式”表扬,有时甚至用手机拍照发到班级群里大加赞赏。在一堂作文课上,吴海丽还提议全班学生为小雨写小传,题目就是《他进步了》。吴老师的鼓励,换来了小雨的坚持,几个月后,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变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教书最终指向育人。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吴海丽用耐心和柔软帮助一批学生实现了转化和提升。在她看来,语文学科中丰富的课程资源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丰富内心,感悟如何与他人、社会、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绘本《我永远爱你》时,她引导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悟生命的可贵和爱的力量;阅读《安徒生传》时,她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安徒生的一生,感受其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班级共同饲养小兔时,她用高超的育人智慧一一化解矛盾和冲突,为全班留下宝贵的回忆和生命的教益……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原定的两年支教期到了,可吴海丽放不下这群孩子,孩子们也舍不得吴老师。于是,吴海丽选择留下来,继续带班教下去。这一留,就留到了今天。
培养青年教师队伍
在做好学科教学的同时,吴海丽还有一个身份——崇川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导师。
崇川小学是一所新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针对专业基础不强、缺乏经验等特点,吴海丽鼓励青年教师勤读书、强素质、细研究、多练笔,实现专业成长和质量提升。
“刚到校时,师傅带着我打磨一个个教学环节,斟酌一句句教学语言,几乎我的每一堂课背后都有师傅的付出和汗水。”2018年,青年教师张天钰入职。当时,吴海丽是该年级的备课组长,两人结为师徒。
让张天钰印象深刻的是,师傅爱读书、爱写作,也爱赠书,家中珍藏的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是师傅给她的“见面礼”。“师傅常说,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绝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张天钰说,受益于师傅的引领,她也养成了“手边放一本书”的习惯。
“吴老师,我们已经把校园逛遍了,这学期的观察课上什么好呢?”开学前,青年教师陆俊余遇到了难题。吴海丽建议,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过于纠结观察什么、别的班级是否做过,而要注重带着孩子去感受、欣赏,放大细微处的变化,体会生活中的美好。简单几句话一针见血,让陆俊余豁然开朗。
近年来,吴海丽率先垂范、笔耕不辍,发表论文、案例48篇,出版专著《启发人性的教育——班本课程实践叙事》,参编《名师教你读小学统编名著》《统编版小学语文备课手册》等5部书籍。在她的指导带动下,张天钰、陆俊余等一大批青年教师不断提升能力、增强自信,有的获评崇川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有的在市级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展示课,还有的成为备课组长,开始独当一面。
“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班,发展每一名学生。”吴海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她的身上,折射出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南通优秀教师们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和全情育人的无疆大爱。本报记者高阳 (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