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学院:大力推动“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要综合多学科、跨学科的力量,统筹推进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为我国竞技体育实现更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首都体育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分类发展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组织保障,积极探索体育科技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实施有组织科研,大力推动“体医工”融合创新,扎实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探索出体育院校高质量特色发展的新路。
首都体育学院自主研发的科技创新产品亮相科博会
大力推动“体医工”融合创新,拓展内涵发展新赛道
学校坚持面向世界体育科学技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体育和健康事业主战场、面向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在全国体育院校中首创提出“体医工”融合创新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运动科学与医学、人工智能、理工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聚焦竞技体育、大众体育、青少年体育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实施“有组织的科研”。
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凝练高精尖研究方向。近年来,学校完成了结构性资源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了体育学、医学、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百余人,有力支撑“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学校精心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确定了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生物力学关键技术研究、运动心理与脑科学研究、科学运动和智能测试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基于精准组学技术的体医融合机理研究与工程转化、运动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中小学体育”研究及应用、智能运动康复关键技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运动营养与恢复、田径运动能力诊断与主动健康促进、运动科学训练与监控、体育经济与产业创新研究等12个研究方向,同时积极开展体育科技在竞技体育训练、全民健身与主动健康、中小学体育教学和青少年体质健康中的应用和实践,着力打造“体医工”融合发展创新模式。
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
搭建高精尖创新平台,大力推动体育科技创新。学校聚焦体育领域的科学问题和任务需求,成立了体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体医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两个校级研究机构,搭建全国首个体育医学工程学交叉学科平台,包括1.4万平米集中科研平台、0.78万平米科学训练与主动健康平台和5.6万平米智能场馆信息采集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立了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与联合攻关机制,大力推动体育科技创新。按照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科技需求,系统建设中小学体育健康研究平台、运动与脑科学创新中心、科学运动与主动健康研究中心、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心、体医工精准组学实验平台、体育大数据研究中心等高精尖平台,有力支撑领军人才及其团队开展前沿科技创新活动。
体医工精准组学试验平台
强化科研统筹力度,科技创新成果实现重大突破。近年来,学校聚焦体育领域“卡脖子”问题实施有组织科研,大力推动“体医工”融合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大项目、大平台”谋划能力显著增强,连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4项,近三年新申报和授权专利超过过去10年总和的5倍,实现办学历史上的重大突破。牵头建设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体育人工智能专委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2023年成功举办首届全国体育与健康大会、第一届全国体育人工智能大会。2024年7月,学校携自主研发的体育科技产品亮相第二十六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学校确定的“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和研究成果得到了体育界、医学界、工程界以及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在全国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体医工”融合创新反哺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学校聚焦“体医工”融合,秉持科研反哺教育教学的理念,构建“体医工”融合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全力打造“体医工”交叉学科研究高地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近两年,一系列依托“体医工”融合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挑战杯”“精彩大创”“互联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大赛中获奖60余项,取得了历史突破。
此外,学校基于“体医工”融合的相关教学、训练、科研等应用场景正在全面搭建并逐步实施。申报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与训练评价”项目,入选首批北京市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突出“体医工”融合特色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和新时代首都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特色优势,主动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实施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
聚焦竞技体育,以“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国家特需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为抓手,举全校之力服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师生团队常驻国家队开展科技攻关和训练保障,共服务20多支国家运动队,累计助力国家队获得世锦赛和奥运会冠亚军百余项,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聚焦群众体育,以主持“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抓手,为全国和北京市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有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400余万人,有效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聚焦学校体育,以服务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日监测为抓手,在北京市42所学校开展试点应用,全面助力学生体育运动和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推动健康北京建设。
未来,学校将继续强化市属高校分类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大力推动“体医工”融合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我国体育学学科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为体育强市筑基,为健康北京赋能,为科创中心助力,为文化中心增色,为国际交往中心添彩。
作者:李春治(首都体育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