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特别报道 | 北京舞蹈学院:“小学校”的“大责任”
近日,北京舞蹈学院可谓是精彩纷呈,好戏接连不断。7月中旬,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率60余人赴福建福州开启“北京舞蹈学院海峡艺术周”系列活动。这是学院近年来派出的最大规模的演出交流团体,进行了“舞出好少年”海峡专场、“为人民而舞”——《舞动经典》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演出活动,还与福建省歌舞剧院签署了舞剧《妈祖》的联合创制协议。不久后,北京舞蹈学院出品的中国古典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桃李熠熠”第十三届“桃李杯”优秀作品全国巡演》将陆续开启。在建校70年的时间里,北京舞蹈学院这所坐落在万寿寺路一号的“舞蹈家的摇篮”,矢志不渝地践行“小学校”的“大责任”,以实际行动为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年70部中小型精品剧(节)目推介暨演出授权签约仪式
佳作频出,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舞蹈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独立建制培养专业舞蹈人才的高等院校,肩负着引领中国专业舞蹈发展方向的责任,不仅是新中国舞蹈教育的奠基者、舞蹈教育体系的创建者、舞蹈高端人才的培养者,还应当是舞蹈先锋作品的研创者。北舞坚守“为人民而舞”的初心,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用优美的舞蹈语汇诠释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始终以“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为使命,引导师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北京舞蹈学院与国家大剧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联合创制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
北京舞蹈学院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北京舞蹈学院与国家大剧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联合创制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该剧以全新的面貌传承延安文艺精神,自2022年首演至今,已演出30余场,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献礼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是2023“大戏看北京”精品演出进高校的重要内容,学院将剧目的西藏演出权无偿授予西藏自治区歌舞团,以作品回馈西藏人民,接受人民检验。舞蹈诗《那些故事》,以习近平总书记亲口讲述的故事为素材创排而成,学院将剧目在玉树的演出权无偿授予玉树政府。学院创作推出展现跨越百年中轴线历史记忆的舞剧《巍巍正阳》,用“活”起来的文物建筑讲述北京城的文化内涵,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贡献文艺力量。学院还积极探索从“赛场”走向“剧场”的国标舞中式美学,推出首部大型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以爱国精神描写林徽因把最美花环雕在纪念碑上的感人故事;集结中国舞蹈顶尖精英,集合建校以来的优秀舞蹈作品及近年来屡获大奖的原创新作,推出“为人民而舞”——《舞动经典》,在国内外巡演50余场,收获数百万关注……
在2023年末至2024年初,北京舞蹈学院首次大规模、多维度集中展示近年来的艺术创作实践成果,推出了“2023年北舞展演季”。两个多月的时间里,47台90场演出在北京6大剧院轮番上演。而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期间,学院建校70周年华诞之际,还将推出“2024年北京舞蹈学院展演季”,在天桥艺术中心、天桥剧场、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二七剧场、吉祥大戏院、爱乐汇艺术空间、北京舞蹈学院所属剧场集中呈现100余场演出,数十场配套活动……
象牙塔的“围墙”逐渐打开,越来越多的师生亮相社会舞台,践行着北京舞蹈学院“为人民而舞,为时代建功”的初心与担当,以优秀的艺术实践与创作驱动中国舞蹈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打造和演艺之都”建设,助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学研创演,驱动学院事业未来发展
“北京舞蹈学院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反哺人才培养为动机开展艺术创作。”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一语道破其中的关键,“特别是对培养表演类人才为主的艺术院校来说,推出的人才肯定要在台上见真章,出人、出戏、出作品,我们的学生一定要禁得起观众的检验。”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创作,有学院派的风格和立足学术的出发点。巴图书记介绍,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原本是在汉族民间舞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以新时代的创作呼应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出现的“新秧歌运动”;《人间四月天》则是把国标舞从专业赛场拉到剧场,探索以这一高度程式化的舞种讲述中国故事的可能性。通过学演结合、以演促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真正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强化艺术感知与表演能力,助力学生在艺术道路上更加全面地成长,培育具有综合艺术能力与高品质艺术修养的拔尖艺术人才。
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舞剧《巍巍正阳》
学院自2023年启动了“70年70部中小型原创作品扶持计划”,引导学院优秀教师及广大青年学子苦心向学、探索未知,以创促进,化茧成蝶,唤醒编创欲望,激发编创潜能,激活艺术机制,激励艺术创造。7月初,以该计划为核心呈现的专场演出——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年70部中小型原创作品扶持计划优秀新作系列展演在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上演,开票不足一周即全部售罄,一票难求,演出后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收获了诸多好评。
“北京舞蹈学院有孵化作品的优势,创排具有思想性、文化性、传承性、学术性、实验性和教育性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应当体现先进的艺术观念,代表艺术发展的未来。”巴图书记说。这些作品成功的原因,源于北京舞蹈学院有着专业的学科配备和完善的学科体系,表演、编导、理论、舞美、艺术管理等一应俱全,还有比单一院团更丰富的舞种和学科设置:从中国古典舞到民族民间舞再到现代舞,从芭蕾舞到国标舞再到音乐剧。北京舞蹈学院的很多教师本身就是行业内的知名编导、明星舞者,为艺术作品创作、排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院也在探索将优秀的艺术实践成果转化出去。”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许锐介绍,“在2024年北京舞蹈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我们将学院建校70年来创作的70部中小型剧(节)目的演出权授予全国各地的15家院团,这是70年来的首次,也是开展院团合作的一个创举。希望以此来集中展示学院的教学与创作成果,开放共享学院沉淀多年的智慧与创意,希望立足经典,整合优质资源,团结合作,以战略眼光托举人才成长,为舞蹈艺术的未来培养更多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先锋。”
学演结合、以演促学,助力拔尖人才成长
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着重强调,要深化艺术实践,推进“学演结合、以演促学”,以高水平的艺术创作与实践助推高端舞蹈艺术人才培养。
许锐介绍说,《杨家岭的春天》首度创排时,群舞由学校中国民族民间舞系大三的学生担任,再度复排打磨时,则直接选择了大一的新生。《人间四月天》开排时,饰演女主人公林徽因的学生杨心怡正在读大二。《巍巍正阳》上演时,在剧中担任群舞的学生,都是学校教育学院大一的新生。即便北京舞蹈学院拥有全国众多优秀的舞蹈生源,让稚嫩的学子上台演戏,依旧非常需要魄力。
《巍巍正阳》的参演学生们,在此之前从未涉足舞剧作品的表演领域。他们坦言,最初面对这一全新挑战时,内心如同翻涌的海浪,充满了紧张与惶恐,担忧自己无法顺利跳完整场舞剧。然而,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以及青年舞团前辈演员们的引领下,他们逐渐融入角色之中,不仅舞蹈动作的准确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肢体的表现力也日益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每一次进步都如同破茧成蝶,让他们对舞蹈的热爱和追求更加坚定不移。当首次面对谢幕,感受到如潮水般涌来的掌声时,许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这一刻,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化为了最珍贵的回报,他们在泪光中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与蜕变。
通过学演结合、以演促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真正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强化艺术感知和表演能力,助力学生在艺术道路上更为全面地成长,培育具有综合艺术能力与高品质艺术修养的拔尖艺术人才,几年的探索终于迎来收获。临近毕业季的一次演出中,各大在京艺术院团的负责人对同学们的成长给予了充分肯定,有的说“让这几个孩子明天来团里排练”,有的说“这个毕业班我都给你接了吧”。每次听到这些话,巴图书记心里都是满满的骄傲和欣慰。
“北京舞蹈学院是全国舞蹈艺术教育的‘领头羊’,也是扎根首都的市属艺术院校,我们要举全校之力为首都文化发展服务,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北京‘演艺之都’建设。”巴图书记说。
作者:陈一楠 李艺璇(北京舞蹈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