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解读石室锦外的育人密码—— 校家社协同让教育更加丰富多彩

2024-07-23 15:26

来源:红星新闻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7月16日,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简称“石室锦外”)被表彰为武侯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先进集体”!

表彰词中说:“过去一年,你校认真开展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有效探索三级家委会建设,构建协同育人教育新格局!”

这是武侯区今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后,首次对学校协同育人工作进行表彰。

石室锦外在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方面构建起了怎样的新格局?

校家社协同育人又对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学校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我们不妨一起来解读石室锦外让教育“活”起来的密码——

升级版“家委会”让育人道路“宽”起来

许多学校都有“家委会”,但石室锦外的这个“家委会”特别与众不同。

一般学校的“家委会”是家长们推选代表成立的组织,主要起到沟通学校与家庭的作用。

2024年2月,经家长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石室锦外特别成立了一个“升级版”的“家委会”——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这个全新的“家委会”不仅有家长代表参加,还学校领导、社区负责人、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少先队大队委)加入,更有法治副校长、健康副校长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参与。这个全新的“家委会”不仅可以按照学校章程及相关制度对学校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还将举办面向家长的家校共育活动,发布文章资讯、视频课程和直播课程等,积极参与、指导家校协同育人活动的开展,带领全体家长一起成为学习型父母,共创学习型家庭。

石室锦外党总支书记张华介绍,他们希望能通过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家长,乃至社区家庭全方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打造智慧家校共育课程,不断拓宽家校沟通方式。

社区协同合作让育人“稳”下来

2024年春节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石室锦外就邀请武侯区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武侯区社区学院、华西派出所、学校课程共建单位等领导专家与家长代表一起,就校家社协同育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举行了主题为“协同育人· 赋能成长”的开学典礼。

这是武侯区正式成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后,第一时间将校家社协同育人落实到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石室锦外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长潘万勇介绍,该校已初步构建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并扎实有效开展了系列工作。

此后,石室锦外进一步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具体化。比如,他们联合同在一个社区的周边5所小学,将重启的存古学堂确定为人文教育基地,以便常态化地开展校家社交流,建立起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表示,“黉门·存古学堂”将整合社区资源,切实服务好社区家庭。

张华表示,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指导下,把整个社区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体,为孩子打造更加优质的培养路径,存古学堂必将成为一张新的文化名片。“石室锦外正是存古学堂的原址,我们很幸运处在全国知名的黉门街社区,这一条不长的街道上,拥有三所百年名校,这在成都是绝无仅有的!”他认为,有了社区以及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学校教育的发展将更加“稳”起来。

联手大学让中学教育“高”起来

2024年5月,石室锦外与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正式启动美育与国际理解教育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大中学联动的办学系统共建。自此,石室锦外将成为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中外人文交流学习培训基地。

近年来,石室锦外致力于深化美育教育改革,不断丰富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素质教育内涵。2024年,该校共开设36门综合实践、艺术社团和创新教育课程。在艺术体育方面,为学生们提供了声乐、舞蹈、管乐民乐、戏剧、绘画版画、足球、击剑,武术、轮滑等十余项课程选择,形成江宥均、叶雨昊还入选成都市U13足球队和第15届省运会成都市集训队,代表成都市参加2024中国足协青少年(重点城市组)锦标赛和第15届省运会。

张华表示,与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正式开启美育教育的共建项目。这标志着该校的美育艺术教育将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通过这一合作,石室锦外将共同推进大中学美育教育融合。通过建立实习基地、艺术工作坊、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合作共建共研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校园美育教育课程,构建学校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并重,技能训练与审美体验相容,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美育课程与其他课程融通的美育教育体系,为石室锦外师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学习和体验平台,不断提升石室锦外师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他强调,以艺术教育为媒介,重视美育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与多样化成长的需要。

走出校园让鲜活的教育“动”起来

石室锦外深知,教育决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让师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生活才能造就栋梁之材。

比如,该校特设的“走进非遗课程”就多次组织师生到绵竹开展年画研学之旅。

2024年4月石室锦外非遗之旅课程研学组的老师和同学们,走进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绵竹年画村,实地考察学习绵竹年画。出发前,学生们已经按历史源流、制作技艺和价值意义三个主题分组查阅绵竹年画的资料,并在校内学习了《探秘非遗——绵竹年画》,形成研学前资料记录,做好研学前的知识储备。在绵竹年画村,他们参观了陶版年画工作坊、窑洞陈列馆、红色美术馆等,深入了解绵竹年画的历史、技艺、现状、经济价值等。

在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的“2024年成都市第五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成果展评活动”中,石室锦外的《探秘非遗“绵竹年画”——绵竹年画村研学实践》项目还获得了表彰。

据悉,作为成都市12所中小学研学课程优质学校代表之一,石室锦外还受邀参加了首届中国西部(成都)研学博览会,将“探秘非遗,绵竹年画”研学课程呈现给到场的嘉宾团队和广大市民。

更值得一提的是,石室锦外并没有将研学活动“结束”,而是更进一步发掘研学活动所得的价值,与四川美术馆联合,开展了“逐美童行、小小志愿者”系列活动。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版画的有关知识,还参与到讲解活动中,升华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们更骄傲的是,石室锦外师生共创版画作品在四川美术馆的特设展览区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关注。观众们了解欣赏石室锦外师生围绕“永远的新青年”创作的黑白木刻版画组画(组画共有三幅作品)是3位美术老师与30位石室锦外学子共同创作而成的时候,都表示了极大的肯定,赞叹石室锦外师生们创作的用心、专业。

潘万勇表示,这是该校围绕“以艺启智、以美润心、劳艺结合”的理念,首次与省美术馆以馆校合作的方式,融合美育、心育、劳育开展的一次初中生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也是学校美术、心理学科融合教育实践的又一次全新尝试。

据了解,石室锦外的综合实践课程《四川美术馆研学实践活动》还在武侯区第六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评中荣获“特等奖”,并被推选参加成都市第五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