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成都“双流-青羊-龙泉驿”教育科研联盟及科研工作坊交流活动举行

2024-06-28 15:58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25日,“双流-青羊-龙泉驿”三区教育科研联盟及科研工作坊交流活动在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举行。本次交流活动以“营造良好科研生态 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主题发言、专题研讨等形式,探索科研生态营造的典型做法与有益经验,为区域教育科研水平的提升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会场

在主会场,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党委书记、石室联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宋奕云和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叶剑致欢迎辞。宋奕云对活动的召开表示祝贺,就教育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叶剑提出期待,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活动增进三区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推动区域教育科研的协同发展。

随后,六位教师以“良好的教育科研生态该如何营造”为主题作汇报发言,交流科研生态营造过程中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易恩以《优化教育科研生态 提升区域教育品质》为题,从五个方面总结了区域教育品质提升的方法;成都市双流区东升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林红霞以《换位视角破难题 营造良好科研生态》为题,从自身经历出发,展现出科研对学校发展的重大影响;成都市龙泉驿区向阳桥幼儿园教育集团实小园区保教主任郭群芳以《园所发展动力循环系统——教育科研生态营造》为题,指出教师要以要素和系统的思维看待科研生态的营造;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山国际小学校长毛海燕以《学校教育科研评价的价值取向》为题,从评价入手,详细展现了如何利用评价撬动学校科研发展;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勇以《营造学术氛围 推动科研发展》为题,回顾了该校科研机构的发展历程,对以科研室为代表的学校科研机构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成都市金沙小学C区科研室主任钟娟以《区校联动,共筑教育科研新生态》为题,聚焦区校联动,提炼出科研生态营造的多个策略。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所所长牛琴,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所副所长陈宇燕作点评指导。牛琴对活动主题给予赞赏,对良好科研生态的重要性作再次强调,指出一定要坚持顶层设计、系统思维、难点突破、成果导向,同时鼓励大家做有引领性和开创性、有实践性与应用性的真科研。陈宇燕对“双流-青羊-龙泉驿”三区联合举行教育科研活动的尝试给予高度肯定,同时指出科研交流要落到实处,关注真实议题,讨论真实感受,分享真实做法。

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邵开泽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变局,教育如何满足新时代的新要求,既离不开教育科研人的探索钻研,也离不开教育科研人的交流互鉴。他鼓励在场教师,进一步关注学校和学生的真问题,以科研的思路来解决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发展。

分会场(一)

在分会场(一),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易恩等40余人围绕“教育科研如何服务学校发展与师生成长”这一主题,分组讨论自身的真实感受与实践中总结发现的经验方法,并按组分享各自小组提炼的典型做法。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幼儿园保教主任王兵、成都市龙泉驿区永丰小学课程研发部部长郭自珍、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涛分别以《微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科研助推学校课程建设》《科研助力,破解教师成长困境》为题,从不同视角切入,探讨和分享了教育科研在教师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价值。

“当今时代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各位教师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聚焦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小带大,以科研激发学校发展活动、推动学校整体发展。”易恩总结道。

分会场(二)

教育科研工作坊(工作室/共同体)建设经验及成果分享

在分会场(二),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部部长李明隆等40余人作了教育科研工作坊(工作室/共同体)建设经验及成果分享。参会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围绕“教育科研工作坊(工作室/共同体)建设经验及成果分享”这一主题,讨论和分享自身的真实感受与实践中总结发现的经验方法。

成都市双流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中心教研员雷婕以《破园际壁垒,汇团体智慧》为题,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二小学校副校长黄慧章以《双线并进:探寻科研工作室建设之路》为题,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教研员曹艳、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教师付子芮以《成长导向的共生发展:名师工作室建设探索》为题,分别分享了各自在教育科研工作坊(工作室/共同体)建设中的典型做法与实际案例。

李明隆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工作坊(工作室/共同体)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教师科研信念、凝聚教师科研智慧的重要平台,希望各工作坊负责人利用好这一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之中。

“独行快,众行远。在科研的道路上,教育工作者既需要心无旁骛,也需要守望相助。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营造良性科研生态,激发教育发展活力,让教育科研在教育的土壤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图/文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