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图博会”东风 这场丛书出版分享暨第二辑出版启动会举行
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图博会”)于当前(6月19日至2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图博会”以“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首次大规模成建制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重点丛书套书,彰显了75年来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首次设立焦点信息发布厅,为参展企业提供信息发布服务,滚动发布产业动态、行业数据、热点图书、版权信息,推动国内外出版、影视等领域专家学者、作家、出版人、制作人等信息共享,共吸引7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家展商现场参展,22万种中外图书精彩亮相。
四川大学出版社乘“图博会”东风,于6月20日在“图博会”四川出版展台举行了“重写文明史 再塑文明观”——“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出版分享暨第二辑出版启动会。“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总主编、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刘洪涛,中央民族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石嵩,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讲师冯欣,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叉,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卢婕,四川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张宏辉、原总编辑邱小平等相关负责人、专家参加了活动。
“‘文明互鉴’这一时代主题的提出实际上首次非常清晰地对百余年来不懈探索的中国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事业赋予了十分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可以说是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群的建设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面对中国的需要和世界的需求,致力在文明互鉴视域下构建中国话语、中国理论,积极促进世界文明史的互识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比较文学事业面临的时代新课题、新使命。”活动中,张宏辉对丛书策划的背景、初衷、主要思路、目标定位、核心价值,以及第一辑的图书内容与出版成果等做了扼要介绍。“四川大学出版社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召唤与学科发展的背景下策划了这一丛书。该丛书自第二辑起将组建包括国内外多个知名专家(院士)在内的丛书学术委员会,探索与相关专业平台及机构的合作共建模式,全新升级丛书装帧工作,逐步实现品牌化运营。”张宏辉表示,之所以在第一辑完成出版的今天来启动第二辑的出版,是因为“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的出版,或许从今天开始才真正地开启了自己的时代使命,第一辑的出版对于今天而言、对于未来而言,只是一个序曲。“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今天能承续前辈学人和出版人的薪火,为学界和读书界打造这个富有这个时代鲜明烙印的文明互鉴系列读物,是一种责任和幸福。”
“事实上,东方文明是西方文明古老之源,作为西方文明之开端的古希腊文明便是在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产生的,西方的文艺复兴也是因受到东方文明的影响而兴起,甚至直到现代以来,西方文化也在不断洞鉴中华文化中的许多有益元素。可见,文明互鉴才是人类文明发展和创新的基本特征及规律。”同时,曹顺庆通过视频就世界文明的互鉴交流与本丛书的出版发表了主题演说。曹顺庆表示,“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旨在为加强文明交流,推动建设人类文明共同体,推动中国话语建设和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而作出应有努力。
此外,专家代表刘洪涛、石嵩、冯欣,以及丛书第二辑作者代表张叉、第一辑作者代表卢婕受邀登台,分享了他们对文明互鉴交流以及文明史重构与书写的思考与认识,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就“文明互鉴与重写文明史的内在关系”“如何在互鉴的视域下重写文明史”“如何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关系”“中国出版如何在文明互鉴方面大有作为”等话题展开了精彩的对谈,同时畅谈了各自作品的写作体会。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张宏辉表示,四川大学出版社“文明互鉴:中国与世界”丛书的问世和陆续出版,是对加强世界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一时代主题的积极回应。“未来,四川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努力,持续推进该丛书的高质量出版,将立足中国与世界的跨文化对话,不断拓宽话题领域,增强理论探讨力度,更多聚焦文明互鉴交流前沿或热点,更多面向读者大众,更多走向世界。”(文/图 王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