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开放周活动在草堂小学圆满举行

2024-06-14 15:48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积极响应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近日,以“深化‘诗意博物’课程 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为主题的2024年春季成都市第三批教师发展基地校开放周活动在成都市草堂小学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主办,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草堂小学教育集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承办。

“以实践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我们有理由相信,本次活动将是一场充满智慧与激情的教育盛宴,一次深入研讨与实践的学术盛会。”活动伊始,青羊区教科院院长邵开泽发表致辞,期待与会专家能够倾情指导、高端引领,提供宝贵的专业意见和建议;希望参与课堂教学展示的教师们能够大胆探索,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为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文丽在致辞中肯定了草堂小学在教育创新和特色发展上的成绩,并指出学校教育改革应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她提出了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如教育目的具体化、育人方式的转变,以及校长和教师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责任,强调教师专业成长和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性,期望通过此次活动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师生的共同成长。

“‘诗意博物’课程不仅促进教师育人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是学校面向未来教育的深入探索。它鼓励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生成教育智慧,让我们的课程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培养优质教师,筑牢学校根基。”成都市草堂小学党总支书记、集团总校长金波围绕《以“诗意博物”课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立足办学特色,面向未来教育”“落实新课程方案,变革育人方式”“开展行动研究,促进专业发展”三方面的分享。

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教育政策,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四川大学罗哲教授作《教育政策解读与教师成长漫谈》专题讲座,以一个依据、一个态势、一个总结、一个指向强化了教师对职业的角色定位,引导教师在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如何读懂国家教育政策的深刻内涵,领悟教育的真谛,做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好老师。

“在当今时代,如何真正实现跨学科学习,让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相互启发,真正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需要我们一直进行深入地实践探索。”成都师范学院徐猛副教授在专题讲座《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中提出具体策略:提供工具来支持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将方法从一学科迁移到另一学科的能力,鼓励学生改变他们的思考角度,以及在不同学科中融入跨学科的认知。

四川博物院科研与教育中心副主任何东蕾作《理念共通,实践同行,探索“馆校合作”新态势》主题发言。她从“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理念出发,重点分享了四川博物院在国家教育改革背景下,选择以研学教育的路径作为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点,在融合育人中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的优势。她还谈到对未来馆校合作的愿景,希望以长效深度的合作模式,从学生的真实发展需要和真实生活情景出发,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深度探究并推动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发展。

同时,到场嘉宾共同参与草堂小学举办的家庭文化节和校园博物体验活动,实地感受“诗意博物”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进一步加深对“诗意博物”课程理念的理解。

其间,成都市草堂小学教育集团以课程为引领,以课堂为实践平台,通过7堂精心设计的课例展示和一场深入的诗歌教学研讨活动,全面展示了学校诗意博物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过程。这一系列创新的教学实践不仅为探索博物馆型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范例。(图/文 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