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管理,做好“十抓”,凸显校长领导力
一所学校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管理的效率,一所学校发展的高度则取决于管理的精度,在这个过程中,校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外教育界的传奇名校无一不是与传奇校长相关联,一位具有卓越领导力的校长就是学校发展的大脑和心脏,赋予学校智慧和生机。长久以来,对于校长在管理过程中领导力的体现方式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校长应该抓全盘;有人认为,校长不能不抓细节。这直接导致了一部分校长因务虚而脱离实际,一部分校长深陷琐事难以自拔,这两种校长的领导力被大大削弱,学校管理难以有突破有建树。
校长要抓的事情很多。在纷纭复杂的学校事务中,校长一定要头脑清晰,要抓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要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如此,才能有力地达成学校的科学发展。
学校的管理是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要点在于打通关节,畅通筋脉,凝聚精神,发挥合力。校长的领导力必须精准发挥,实施精准管理,我总结为“十抓”,与大家分享。
一、抓教育思想引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教育行政的领导。没有先进、前瞻的教育思想,就办不出真正的教育。一名好校长应该是“播种的能手”,把他的教育理念遍撒于校园的角角落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校长首先就必须读书学习,从书本中汲取大量的营养。因为,不读书学习就无法了解教育的变化,就无法掌握教育理论,就谈不上教育创新,更谈不上搞教育实验。当然,一个好学爱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当校长,但一个校长必须是一个好学爱读书的人。通过读书,能使我们学习到很多知名的教育专家、优秀校长的管理方法,并可有意识地在实践中运用,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实践使我认识到了当校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的过程,树立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其次,校长还必须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学习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学习名校长办学的成功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引领学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校长必须引领干部教师读书学习,实现有固定地点课表化安排的读书活动。可围绕一些教育观点搜集一些名家、名师、专家、学者的论述提供给教师们认真阅读、思考,然后进行相互间的交流、碰撞,这样可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改进教学实践。
大家都清楚:思想引领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认识决定力度,态度就是高度,细节左右效果,责任大于能力,执行决定成败,行动改变一切。质量建立信誉,信誉吸引生源,生源带来资源,资源支撑发展。所以,作为校长关键是应该拿主意,抓思路,想办法,定政策,而思路办法从哪里来呢?读书学习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比如,我刚开始做校长时确定的工作思路是先抓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以改变学校的外在形象,然后抓学校的特色活动提升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最终的核心是聚焦课堂,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狠抓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种工作思路的形成是我在阅读大量的名校长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确定的。
二、抓学校愿景管理
教育思想引领是学校愿景规划的基础,学校愿景管理是教育思想引领的具体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每个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只有把这些目标和理念内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才能激发每个教师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工作,把学校的发展目标与个人的奋斗目标融为一体。如果校长仅仅是提出要求,那么大多数教师就会有一种被支配的感觉,难以产生主人翁的情感。为此,我们可按学科组和年级组将全校教师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提出本团队的具体目标,这样的目标不再是学校领导的单方面要求,而是全体教师主动提出的,学校的发展目标变成了全体教师共同的愿景,他们会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工作。为了激励全体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们提出了“七静三品四用”,随时激励教师互助、合作、共享。“七静三品四用”即“静下心来上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学生对话;静下心来研究教学;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工作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品味师生的情谊;品味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幸福。用智慧启迪灵性;用人格陶冶情操;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汗水哺育未来。”要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景,就需要激发每个教师的个人潜能。学校领导的艺术就在于把每个人的智慧和潜能激发出来,让它们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抓管理模式创新
在管理工作中要努力贯彻“两众一己”即“谋事在众,决断在己,成事在众。”的工作原则。所谓“谋事在众”就是说学校的任何一件事情,特别是大事、要事,在决策之前,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所谓“决断在己”就是说作为行政一把手,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基础上,要敢于担当,敢于拍板,敢于承担责任。所谓“成事在众”就是说一旦决策之后,不必事必躬亲,要放手让大家去干,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事情做成。作为校长,还要把管理的重心下移,要放权给下属,尽可能少地使用权力,尽可能少地管理具体事务,要充分发挥下属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校长必须要明确哪些事情是校长必须亲自做、自己不做不行的;哪些是副职、助手应该做的;哪些是主任应该做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做的,哪些是可以放置一定时间再做的,哪些是不必马上做而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得到解决的。在工作中要倡导一级对一级负责,在什么岗研究什么事,该指挥的就不要具体参与,该具体参与的就不要怕麻烦,要一竿子插到底。我一贯主张校长可以越级调研,但一般情况下不宜越级指挥;中层干部可以越级反映问题,但一般情况下不宜越级请示问题。校长不要事无巨细,做事务校长。另外,校长还要学会分层次的管理,分块的管理,大胆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智慧,让权力人人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形成人人都管理、事事见管理、处处有管理的局面。校长主要是抓学校统筹全局和保证方向的大事,而对中层干部的具体工作要关注,要督办,但不要过分干预。另外,学校的组织结构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而不断地调整,但调整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提高工作效能。但是,作为学校校长,在紧急情况下,也完全有权利作出紧急决策,可以越级指挥每一个人。此外,对于学校的重要事情,如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组织架构的重组,学校指挥系统的重建,人事财务等重大问题的决策,也必须经过校长的同意,各部门才能组织实施,这也是保证学校办学目标实现,使校长实现办学思想的保证。学校管理实行什么样的模式,也必须因校制宜,因校长的管理风格而定,但无论是哪一种管理模式,评价其好与坏,关键看其最终的效果如何,再好的管理模式,如果学校最终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提升,管理效率低下,也是无济于事的。
四、抓学校制度建设
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说:“哈佛的成功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明确的办学理念,一套系统的制度和机制,所以现在即使没有校长,哈佛一样可以正常运转。”学校管理的最高层次就应该是这种无人管理仍在高效正常运转的管理,这应该是我们学校管理者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建立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基础。越是构建和谐社会,越是提倡注重人本管理,越需要有制度作为保障,否则就会有很多事情的处理失去公平。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如同国家的法律一样,是学校的最高法则,它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基础,任何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尤其是作为校长,更应该带头遵守,做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典范。为了增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各项激励机制的实效性,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制定要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讨论、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的原则,使各项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更科学、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我先后执笔起草制定了《教职工月绩效奖励发放方案》、《学期和学年绩效奖励发放方案》、《毕业班教学质量奖励方案》、《各类体育竞赛奖励方案》、《各类教学成果及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奖励方案》、《职称评定量化考核方案》、《年度考核评优方案》、《一考两评中的“两评”方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评定及考核奖励方案》以及《师德建设指导意见》等多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这些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对规范学校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废除一定要谨慎又谨慎。一个学校,每一项制度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条件、基础和土壤,我们切不能轻易否定。一项新的管理制度的出台,也必须符合教育工作的特点,符合最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切不可凭我们的主观意志建立制度。教育工作是复杂的,既不能没有量化的制度,也不能一味的量化,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我们切不能搞一刀切式的管理。有时我们认为很好的制度,为什么收不到好的效果呢?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只凭自己主观的愿望想做一些事情,而没有考虑客观条件。同一项制度,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会有不同的结论,制定制度,我们必须多搞一些换位思考,无论我们的制度制定的多好,如果最后激励不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不了教育教学质量,那看似好的制度,其实是劳民伤财的。现在反思起来,在学校里,如果没有一些冰冷冷的制度,反而教师都尽职尽责,教师们都在认真的履职,这其实是更加完美的。当我们走进一些历史名校,我们发现,学校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制度,但老师们却都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教师的劳动不同于工厂里的劳动,它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工作,这创造性的工作里有些是无法用时间计量的。一个学校应该是看似很平静的,但每一位老师却都默默无闻的工作,不事声张,认真研究教育教学,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这样的学校肯定会不断的发展,有强烈的发展后劲。
五、抓岗位职责明晰
学校有很多个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性质不尽相同。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让每个干部教师都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责范围是什么,怎样才算尽职尽责。为此,我首先为全校的每一个岗位制定岗位职责,如德育处主任的职责、副主任的职责、年级组长的职责、备课组长的职责、课务员的职责、学籍员的职责等等,不留空白,每个岗位的职责描述都很具体,避免大而空、模棱两可的现象。岗位职责制定出来后,我先让教师们反复讨论修改,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责任意识的过程,也是教职员工不断明晰自己岗位职责的过程。另外,在学校工作中,各项工作如果不与评价考核结合起来,便很难落到实处。因此,岗位职责制定出来并被干部教师认可后,我特别注意督促和考核这个环节,根据每个岗位的职责都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方案。方案分为工作态度、本职工作、加分项和减分项四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有若干关键表现予以佐证。加分项主要是鼓励教职工有特殊贡献,鼓励教师对学校工作多提建设性意见。
实践中使我体会到,学校制定的考核评价措施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不能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在评价上要让教师们感觉到谁都不能主宰你,只有你自己的努力才能主宰你自己。我们通过考核评价,不断查找自身自足,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此外,考核评价一定要注意评价方式要尽量简化,这样也有利于考核评价能持久的坚持下去。学校鼓励干部教师们认真履职,围绕自己的本职工作,开动脑筋,干事创业。只要每个教职员工都认真履职,把自己的工作尽力干好了,学校的工作就能不断的提升质量。加强教师的考核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真动脑子,真用心研究,避免华而不实,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发生。
六、抓四支队伍建设
学校的发展方向确定后,各项工作目标能否实现,关键看队伍。校长如果抓住了队伍就等于抓住了一切,所以着力打造一支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学生队伍及后勤服务队伍是校长必须思考的大事。首先,校长必须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积极、意识先进、作风扎实、管理精细、富有创新精神、开拓精神,能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和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团结合作、协调一致、实干高效的干部队伍。在干部队伍中要大力提倡“言必信、行必果”,有令必行,果敢负责的良好风气。在干部队伍中要形成能上能下、岗位可以不断调整的动态管理模式,要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打破年龄、编制等限制,只要是有能力就可大胆使用,要用人所长、扬长避短。其次,要培养一批师德高尚、群众公认、业务功底强的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队伍。再次,要打造一支肯于服务,有奉献精神的后勤服务队伍。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后勤服务队伍形成了,学生队伍也就不难打造了。
七、抓土根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只有土内生根,植根于一线教育实践之中,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科研含量。深入课堂、聚焦课堂,抓好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引领应该是校长的“主科”,特别是分管教育科研的领导,在条件允许,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的走进课堂。只有经常深入到课堂中,深入到学生中,才能发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也才能针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也才能真正做教育科研的引路人。在实践中体会到,搞好教育科研工作,领导是关键,领导必须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头搞科研,具体地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这样,校长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领导,教育科研的组织工作才能有实效。在学校里,校长要创设“科研即工作、工作即科研”的氛围,提倡教师写教学后记、个案分析、教学反思、引导教师结对帮扶、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开展专题讲座,鼓励教师读书读报。
校长要真正走进校本教研,既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又要成为教研的组织者,这样才能使学校成为一个研究性的群体。学校要建立学术委员会,成立名师工作室,把各个学科中业务扎实、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集结起来,成为学校里学术研究的“权威”组织,以充分发挥他们在课题研究、论文评选、学术论坛、优秀课评比中的作用,这样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评比就不再单纯由学校领导说了算,而是由学术委员会中的成员集体评议决定,这样就有效的保证了各类评比的学术性和权威性,有益于创设良好的学术氛围,也使这些人才资源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发挥这些优秀人才的作用正是校长应该努力做的工作。教育科研在学校中无处不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教育科研的问题,总务后勤安全保卫等方面也都存在着教育科研的问题,我们要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用课题推动工作,形成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的创新工作思路。当然,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必须抓好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科研氛围的创设,科研与教研的一体化融合,科研的考核评价等体制机制的建设。
八、抓各类会议瘦身
开会即浪费管理者的时间,也浪费被管理者的时间。学校工作,很多都是常规性的工作,都是有规律的。学校的很多工作是不需要创新的,需要实打实的落地。其实,把常规工作做好就蕴含着管理者丰富的智慧和创新的做法。对于常规工作一定按计划,按规则如期进行,不能以会议落实工作。就像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一样,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什么事谁来干,怎么干,都要按计划和规则来进行。所以,魏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更多的事情。当然,重要的非常规的事情,该开的会还必须要开,而且要开透。成功而有效的管理,应该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被管理者的时间,只有这样,被管理者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统筹规划自己的工作,作为管理者的校长也才能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学校发展的大事、要事。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我废除了每周都开行政例会的做法,无特殊情况,一般是分别于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开三次行政办公会,全体会也很少开。我倡导凡是分管校长管理的处室均由分管校长按照学校的总体工作计划布置具体工作,协调解决相关的问题;对于跨部门的事情,则先由分管校长之间协调解决,分管校长之间确实很难协调解决的事情,校长再出面协调解决。分管校长一定要对校长负责,主任一定要对分管校长负责,分管校长安排工作一定要按照学校的总体思路进行安排。另外,我主张凡是周工作计划上写的很明确的会议,就不要再打电话通知,让大家养成看周工作计划的习惯;能打电话说清楚的事情就不要再开会集中讲;能集中少部分人员讲的就不要集中全体人员讲,且无论开任何性质的会议,开会时都要有主题,尽量减少层级传达,这样既能保证会议任务有效的落实又能节约被管理者的时间。但对于重大的事情,如干部聘任、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年度考核、学校的改革发展等等直接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涉及学校发展方向的大事,教职工们比较敏感的事情,必须毫不吝啬时间开会,而且要开透,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分别要召开班子会、领导小组会、教代会甚至是全体教职工大会等,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减少工作的失误。而对于一些常规的工作,能不开会就不开会,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必须开的,尽量合并,尽量压缩时间,提高会议质量。
开会就如同课堂教学一样,要研究开会的主题,研究会议的效果,研究参会人员的组成,要研究参会人员的关注点。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是看我们老师讲了多少,关键看学生落实了多少,开会也一样,不是看我们开了多少次会,开了什么会。检验学校工作质量的关键还是要看我们的工作质量是否提升了,对于学校而言,关键要看我们的教师是否发展了,我们的学生是否发展了,我们的教学质量是否提升了,我们是否有标志性的教育教学成果。是否开会,开什么性质的会,会议频次如何把握,会议时长如何把握,也不能一概而论,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这就如同课堂教学一样,一节课是40分钟好,还是45分钟好,还是一个小时好?课堂上讲多少内容为好,讲与练的时间如何把控?这都要因生而异,因授课内容而异,因教师的特长而异,如果课堂内容很简单,就完全可让学生自学,老师完全可以不讲或少讲。但是,如果学习的内容比较复杂,可能老师讲的时间就长。
九、抓沟通协调工作
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一个把组织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在任何一所学校,要想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全校教师众志成城、同心奋斗,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校长应注重与教师平等地进行沟通,凭借对教师的理解与尊重、凭借共同目标激励下的情感共鸣赢得教师行动上的服从。校长与教师的沟通要因人而宜,讲求方式。关心青年教师,要侧重他们成长的需求,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关心老教师,要注重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因为他们是青年教师的榜样,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财富。因此,学校重大事情先听听他们的意见,请他们出主意。同时,充分发挥他们余热,让他们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承担学校校园文化研究等工作。校长必须深入教职员工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抽出时间同教职员工接触,让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出谋化策。另外,校长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等。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校长就如同圆心,教职员工就如同圆上的各个点,校长应该跟每个教职员工的距离都是一样的,不能有亲近疏远之分,否则不利于校长的工作。此外,学校领导还要做好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要主动争取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要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支持,争取教学研究部门、各类学术团体学术上的指导,争取新闻媒体舆论上的支持,这样可使学校在宽松的环境下得到快速发展。
十、抓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学校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活动的方方面面。我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的管理文化应该突出精细化,即学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努力实施精细化管理。所谓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管理网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要求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成为精品,要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德育文化要突出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环境文化要突出教育性,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激发情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精神文化要突出激励性,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学校精神文化简称“学校精神”,它具体彰显在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校歌、校旗、校色、校服等方面。学校的科研文化要突出务实性,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树立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化的理念,使教师克服对科研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的课改经验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学科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学习其精髓,淡化其形式,注重其实质。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要突出校园制度文化的执行力。另外,我们在学校内要倡导静的文化,克服浮躁情绪,促使教师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作者简介
潘怀林,华师教育研究院学科特聘专家,天津市中小学化学学科正高级教师,天津市中小学行政管理暨学校管理专业特级教师,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首期98名学员之一,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58名学员之一。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六届兼职督学,教育部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核查专家,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专家库成员, 第一届和第三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网评专家,天津市教育学会专家库成员,天津市高中现代化达标专家组成员,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结业论文撰写指导教师、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结业论文答辩专家、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第三期学员课题立项评审答辩专家、天津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校长培训工程”第一、二期学员论文评审指导专家,承担国培计划课程的录制等。
现任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校长,曾任塘沽区第五中学德育干部、化学教师、班主任,塘沽铁路中学教导主任、化学教师、班主任,塘沽区教育中心化学教研员,塘沽区教育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塘沽第十五中学校长,塘沽第一中学副校长,塘沽教育中心副主任,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副校长等。
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部级劳动模范)、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首届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十佳创新校长、第五届全国“十佳”初中校长、全国十佳现代校长、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初中教育改革特别贡献奖、铁道部优秀教师、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天津市优秀教师(两次)、天津市第三届最具创新精神校长、天津市优秀德育研究校长、天津市阳光体育活动先进校长、天津市中小学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分子、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带头人等。连续三届获得滨海新区及塘沽十佳校长,连续两届获得塘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共产党员等。从教至今,共50余次受到国家和市区级党政部门表彰。
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项目负责人)、六次获得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获得不设特等奖的一等奖两次)、十余次获得国家级和市级优秀课奖,其中获得天津市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评比一等奖。主持了10余项国家级和市级课题,其中主持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5项。获得天津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天津市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天津市教育学会优秀成果奖、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等。做国家级和市级教育教学讲座、论坛报告、典型发言50余次,其中承担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天津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校长培训工程等市教委培训项目的专题讲座8次。参加市级以上的教学业务比赛多次获奖,其中获得天津市教研教改双成果奖5届,3届获得二等奖(2届进入复评)。另有20余项成果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学会、天津市教科院、天津市教研室等成果奖评比一、二等奖,其中《“一核八点”教学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专著),“431”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化学教学与思维创新》(专著)等成果被认定为天津市教育学会突出成果。40余篇论文获得国家级和市级奖励,其中获得中国教育学会论文一等奖、天津市教育学会创新论文一等奖、天津市教研室论文一等奖、天津市电教论文一等奖等。指导的10余名徒弟在全国和市区教育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3名徒弟获得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80余篇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文章,在《化学教学》《中学化学》等刊物上发表化学教学研究的文章80余篇。著有《化学教学与思维创新》《让每一个学生成功——一所普通学校办得不普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用智慧点燃教育改革之火——塘沽十五中办学实践探索》《“一核八点”教学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30年教育生涯的学思悟行》《学校品牌与建设策略》《逐梦之路:我的教育实践与反思》《旗帜引领方向:一个校长的办学思考》等多部教育专著。多次参加经天津市基础教育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由天津市教研室主持编写的《化学学科质量监测》《化学总复习》等教材,主命《2003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天津赛区试题》。
2013年9月,获第一届“明远教育奖”实践类提名奖,入选2011年《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周刊年度校长榜。2010年12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新闻中心等联合举办了“潘怀林办学思想与实践成果展示、研讨、交流会”。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一中学 潘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