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北邮校长徐坤:深入开展六“破”育人实践改革 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2024-05-25 22:2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编者按:2024年5月25日,北京邮电大学在京举办“相约北邮 筑梦未来”2024年校园开放日暨高招联合咨询会。同期举行记者见面会,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续梅,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洪祥等出席见面会。徐坤校长在记者见面会上作主题发言,并对学校人才培养情况做详细介绍。他指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和发展引擎,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北邮作为国家数字经济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有责任、有信心、更有能力,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挺起国家信息通信产业脊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他分享了北邮深入开展的六个“破”育人实践改革,包括破知识边界、破院系边界、破校际边界、破校企边界、破校地边界、破数实边界。摘编发言内容如下: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与大家在此交流。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对学校人才培养情况向大家作介绍。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北京邮电大学宣传部供图)

众所周知,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和发展引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靠创新引领,而创新引领又要靠人才和智力支撑,这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高校育人模式改革,重点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关键是“能力提升、价值跃升”。北邮作为国家数字经济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更有能力,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挺起国家信息通信产业脊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去年的记者见面会上,我用五个“真”介绍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思路,同时提出了着力打造与“大通信观、大网络观、大数据观、大安全观”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的实践构想。一年来,全校上下围绕“培养什么样的拔尖创新人才、怎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们持续推进更具时代特点、未来特征和北邮特色的一流人才培养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总的来说,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打造面向未来的育人体系,助力学生从“知识存储型人才”向“能力迭代型人才”转变,从而更好适应、融入、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为此,我们深入开展了六个“破”育人实践改革,这里的“破”是指破学校边界、促要素协同。具体来说,就是要破知识边界、破院系边界、破校际边界、破校企边界、破校地边界、破数实边界。下面,我分别作简要介绍。

第一,破知识边界。坚持“数字化学科做强、学科数字化做特”理念,推进传统学科与数字化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深化“雁阵式”行业特色院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持续巩固。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打造了集合“前沿高新课程、交叉挑战课程、智课核心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围绕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制造、未来健康等四大方面,启动打造八大数智化实践平台,全面助力学生在通信网络的真实环境中开展科研训练、实践锻炼和创业历练,培养学生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和融通创新的能力素养。

第二,破院系边界。北邮作为一所具有全通信领域研究能力的高水平研究性大学,信息科技是我们最鲜明的育人底色。面向国家对勇闯“无人区”的未来人才的需求,我们持续加强贯通ICT领域通识专业能力培养的育人机制建设。当前,我们通过组建未来学院、打造智课工程、开设ICT领域核心知识微课微专业等形式,打破了通信、电子、计算机、网安、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院系壁垒,全面构建起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能力矩阵。上述贯通式能力的习得,既是北邮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所在,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实需求所盼。

第三,破校际边界。学校坚持“错位匹配、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打开校门,与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开展了全面战略合作。在这里,我们将工程想象力教育、美育教育、领导力教育、国际交往教育等嵌入课程体系之中,与专业知识学习、设计思维培养、创新实践锻炼协同起来,让学生既可以感受科技创新的探索活力,又可以体验人文艺术的多彩魅力,这为我们培养更多理性素质和感性素质相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更加包容的政策环境和更加多元的成长选择。

第四,破校企边界。北邮作为一所行业特色型高校,我一直强调,学校的发展一定要与行业紧密结合,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与产业紧密融合。我们坚持将产业要素融入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实践实训之中,与中国星网、三大电信运营商等4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了校企联合培养,成立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北邮—华为学院”等校企联合培养单位,汇聚起国家ICT领域优势突出、实力雄厚、关联紧密的产教融合软硬件资源网络,更好助力学生在接触企业“真环境”中锤炼自身“真本领”。

第五,破校地边界。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北邮立足北京、扎根海淀,离战略近、离政策近、离产业近、离人才近,这为我们深化开放办学提供了宝贵机遇,也为学生成长搭建了广阔舞台。学校大力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面向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成立了未来通信产业园、6G技术研究院;面向雄安全球创新高地建设需求,成立了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等等。一些列创新联合体的成立,为学生在校、在地开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科教实践提供了高水平的载体和高起点的平台。

第六,破数实边界。教育数字化是学校当前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人才培养变革的关键突破点。学校持续加强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践等教育核心要素的数字化转型与体系化创新,以学生为中心,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知识学习和管理服务的一体化、贯通式教育数字化生态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形成了以“码上”智能教学平台、“邮谱”大模型与知识图谱双驱的自适应学习平台和“邮大师”智能学伴为代表的数字教育“应用库”;打造了以网络靶场、数通网络和通信信号测量数字实践平台为代表的数字教育“训练场”,相关成果亮相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并作为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案例在全国宣传推广,学校数字教育示范效应和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各位媒体朋友!

以上是我对学校“破边界”育人实践的简要介绍,这是我们既坚持守正、又深化创新的改革实践,也是我们坚定能力导向、价值驱动的育人追求。借此机会,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学校今年招生政策的几个亮点。

2024年,学校将面向全国31个省份招生,招生计划总数为3900人,招生政策较往年保持总体稳定,主要亮点与突破有6个方面:

一是打造全方位人工智能赋能的育人体系。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将面向全体本科新生实施新版培养方案,一方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将人工智能导论、计算概论、设计思维、领导力与可持续发展等课程设为通识必修课程;另一方面丰富专业课程体系,将人工智能与前沿交叉技术元素与各专业相结合,打造专业课程新体系,培养学生复合能力。

二是新调整组建了“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原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并在该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着力培养科学与工程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人才,更好服务国家未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

三是新增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今年,我校在继续保持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的基础上,将新增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联合开展金融科技+会计学、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三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四是学校基于教育部“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计算机“101”计划平台,创新“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选才育才机制,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

五是未来学院“元班”招生计划增至220人,面向全国30个省份招生。

六是玛丽女王海南学院招生计划增至200人,较去年增长近35%。

各位媒体朋友!

上个月,学校高标准举办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中衔接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全国23省份的100余家中学的校领导、教务部门负责人齐聚北邮,我们希望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展示北邮,让更多人才好苗子了解北邮、走进北邮。会上,我用三个“不二之选”介绍了学校面向发展新阶段的优势与底气。借此机会,我也向大家做具体介绍。

第一,关于“梦想未来”。我一直强调,面向未来,北邮发展最大的“势”,就是国家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之势”,就是电子信息科技领域的“行业之势”,就是数字经济日益蓬勃的“发展之势”。正所谓,识大势者成大事。我们相信,北邮这个“勇立潮头”的事业平台将是助力更多学子敢于梦想科技未来、数字未来的不二之选。

第二,关于“拼搏未来”。人才培养是一项连接过去、奋斗当下和面向未来的“接力跑”。今年是北邮建校的第69个年头。六十余载的求索、耕耘、攀登,北邮既赢得了“信息黄埔”的社会美誉,更积累了全通信领域人才自主培养的卓越能力。我们相信,北邮这个“厚积薄发”的事业平台将成为助力更多学子勇于拼搏科技未来、数字未来的不二之选。

第三,关于“引领未来”。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是关键之举。北邮积极汇聚各方优势资源,千方百计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搭舞台、建平台,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在想象未来、感知未来中引领未来。我们相信,北邮这个“资源汇聚”的事业平台将成为助力更多学子善于引领科技未来、数字未来的不二之选。

各位媒体朋友!

当前,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了招生宣传工作,为考生及家长提供优质便捷的招生咨询指导服务,也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够帮助学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做好招生宣传,为进一步提升学校优质生源质量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再次对各媒体单位一直以来给予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完)

【责任编辑:胡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