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加强学习评价,落实项目学习 峨眉二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2024-05-17 17:44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姹紫嫣红都开遍,莫负人间四月天。”2024年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数学组的教研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阶段以“学习评价的标准和形式”为主题开展教学展示和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周绍明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课堂中,周老师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从1个圆片在数位表中的位置摆放引入新课,理解数字的位置决定它代表的意义。从2个圆片位置的摆放,感受到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最后迁移到3—9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放的方法及所表示的数字,最后探究出《摆一摆、想一想》表达的数学规律。课堂中孩子们从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活动中,从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问题中,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强化了知识的迁移能力,更提升了孩子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

二年级吴文老师执教《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平均分,创设“分小棒”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自主发现“平均分”时,存在“正好分完”和“分后有余”两种情况,体会“余数”和“有余数除法”产生的必要性。在教学中,吴老师用一个表格整合了本节课所有操作活动的信息,抓住新旧分法的“异同点”,对“分小棒”的多种情况进行比较和归类。引导学生理清“正好分完”和“分后有余”两种情况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明晰“平均分”的内涵和外延——不管“正好分完”还是“分后有余”,只要每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构建“平均分”新模型,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平均分”的本质。

宋慧玲老师执教三年级《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宋老师利用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对长方形面积进行平铺,理解面积的概念以及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宋老师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自主发现规律、总结结论,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能力得以发展,素养也在活动中提升。

课后,年级组的老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活动中积极反思、深刻感悟。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相信在每周的教研过程中,年级数学教师会在反思与实践中构建更加优质的课堂。(文/图: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