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大学“科技大篷车”,开进小学校园

2024-04-23 16:15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滁州市第二小学与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打造的“科技大篷车”项目。项目旨在将地方高等学校优质科技资源服务于滁州市第二小学科学实践教育,构建“大手拉小手、一起科技走”活动,实施系列科普讲座、科学教育辅导、科学教师能力提升、科学课程体系构建等活动,全面提升滁州市第二小学学生的科学素养及教师的科技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形成了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这一合作模式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优化资源配置、助力构建学习型、科技型社会,对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请一群博士进校园。建立常态化的科普讲座、科普展演机制,引入滁州学院在人工智能、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具体包括:每月两次进校在不同年级和班级开展科普教育讲座、示范教学、科普展演或演示等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学生到滁州学院开展科普体验活动;围绕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创建开展专项帮扶,客座教授引领大学生指导班级开展科技项目学习。

聘一名科技副校长挂帅。特聘请滁州学院副教授尚翠娟为科学副校长,作为桥梁和纽带,整合高校资源,指导二小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具体包括:指导学生参与机器人、无人机、计算机编程等比赛,协助学生完成科技创新作品;指导学校科学类课程体系的构建,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开发等;结合滁州学院专业优化,开展特长生培育等。

培一批科学类好教师。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共研活动,构建一个持续学习的科学教师发展环境。具体包括:滁州学院建议二小科技服务工作组,精选专业组员与二小的科学教师配对,形成互助的学习共同体;每学年为科学教师开展实验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一次;鼓励并支持教师开展课题共研活动。

上一堂科学类优质课。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科学课程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合作项目组要求科学老师、科技辅导员们要上好“五种课”(推门课、研究课、展示课、示范课、参赛课)。在滁州学院专家的指导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然进入快车道。

配一批标准科学功能室。依托滁州学院技术支持,完善学校现有的2个科学实验室、2个科学器材室、2个计算机科学实验室、1个无人机探究实践室、1个机器人探究实践室、1个科学阅览室等场馆,烘托科技氛围,激发学生的科技素养萌芽。

辟一块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馆校合作,与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科学馆、滁州科技馆签订合作项目协议书,创建校外科学教育实践基地,不定期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习。

过一个信息技术文化节。借助滁州学院、滁州市计算机学会的平台,开展信息技术文化节活动,帮助中小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编程技能,开启中小学生科技未来之门。具体包括:邀请信息领域中的顶级专家开展前沿科技报告;互动体验展区;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的编程能力培训,如Scratch编程、Python编程及Arduino编程等。

近年来,秉承“教师和学生一起发展”的理念,科学课教科研成果斐然。一项省级课题结题。教师8人(次)在省级优质课、精品课、实验说课、论文评比中获奖;9人(次)在省级科学课程类作业设计大赛中获奖;15人(次)在市级评比中获奖;1人获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

自2012年起,已经连续12届举办校园科技节。该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为主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在校园内掀起“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潮。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科学幻想画、小发明小制作、科普黑板报、科技手抄报、电脑绘画、文字录入、动画制作、电子报刊等比赛。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小能手、“小爱迪生”。近年来学生已连续参加十一届科技创新大赛,近百名学生在各类科普类竞赛中获奖。其中,省级竞赛获奖4人,市级竞赛获奖25人。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先后被评为安徽省、全国优秀学校,赵红、刘莉两位老师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奖,19个小组获安徽省、全国青少年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小组。

“科技大篷车”项目开启了地方高校科技资源服务小学科学教育的试点,补齐了小学科学教育师资薄弱的短板,夯实了小学科学教育基础,形成了一套可推广可复制的“大手拉小手,科技一起走”的合作案例。愿更多“科技大篷车”开进小学校园。

(图文/滁州市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曹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