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从绿色公园到学校课堂,宜宾长宁希望小学“美如画”

2024-03-20 17:16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春风吹绿了枝头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踏进宜宾市长宁县希望小学,映入眼帘的皆是盈盈绿意,或是绿树环抱的跑道、娇艳多姿的花卉,又或是迎着斜坡而上的青翠草坪,无一不在彰显绿色生机与生命活力。

“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跟随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曾德志的脚步,深入了解了这所被绿植簇拥的“绿色公园学校”后,记者不禁由衷地感叹道。

向“绿”而行

打造公园里的绿色学校

长宁县希望小学创建于1964年,紧连“竹都公园”;1993年由台胞王先生捐资,省台办和省青少年基金会援建,长宁县人民政府承建,成为了宜宾市第一所希望小学;2004年,学校探索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建成希望小学教育集团,设校本部以及东山、加宁、明德、海锋、古坪五所分校。在几十年办学经验的积淀下,学校确立了以“一座公园里的绿色学校”为发展定位。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校园环境。”曾德志介绍,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学校在绿化方面下了大力气,种植了各种树木、花草,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巩固提升绿美学校建设成果;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校园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各环节,全面提升绿化美化校园整体水平和师生生态文明素养。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不懈,校园环境变得宁静清幽,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学校获得了“园中校,校中园”的美称,还先后荣获四川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宜宾市绿色学校、宜宾市环境优美示范学校、宜宾市环境友好节约型单位、长宁县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路上有花朵、地上有草坪、窗外有绿树,全方位立体式的校园绿化环境,让整个希望小学成为了四季常绿、四季有花开的公园里的绿色学校。

护“绿”成长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在长宁县希望小学,就有这样一批高素质、充满活力的“园丁”,他们辛勤培育着每一个孩子,用甜美的甘露滋润着每一个生长在阳光下的花朵,把绿色的种子、绿色的梦想深深根植于学生内在的心灵。

曾德志告诉记者,学校实行希望小学教育集团内龙头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统筹调配教师校际间无障碍交流;结合学科实际,分教研组、学科组、备课组研讨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推进“融创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开展示范课、优质课、“同课异构课”“青蓝师徒课”“课堂大比武”系列活动;开展走教、送教、校际交流等活动,全方位、多角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目前,学校有四川省特级教师1人,骨干教师2人,教学名师1人;宜宾市骨干教师17人,宜宾市名师培育人选4人,宜宾市特级教师后备人选1人;长宁县骨干教师23人,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68人。优秀的教师队伍,引领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不断前行。教师们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公园绿色”的理念与日常教学融合,积极研究、创新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有菜园、果园,还有教室内外的学习园地。教育教学中,我们也会充分利用校园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该校语文张敏告诉记者。

“绿色”发展

创“绿色课程”体系

曾德志介绍,秉承“希望从这里开始”的文化传统,基于“希望同行,书香同在”的校训,凝练“向上生长,希望之花朵朵开”的办学思想,长宁县希望小学形成了融合地方竹文化资源的少先队特色校本课程和名师工作室“情境教学”课堂模式等特色项目。学校将“公园绿色”的理念融入到课程中,开设了生态体验区、植物认知区等特色生态课程区域,学生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学习和实践。在花园般的校园里,孩子们有了自己的“生态教室”。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与环保教育活动,如爱护淯江河的“河小青”活动,梅硐竹石林、蜀南竹海、永江新村、蜀南花海、佛来山等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达到净化、美化环境,共同营造绿色家(校)园的目的。在学校,除了学习,学生们还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观察、记录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探索自然、感悟成长,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克服困难,从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办美办好‘公园里的绿色学校’,让老师在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地方生活,让学生在一个姹紫嫣红、四季如春的环境中学习,让孩子在一个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校园里成才,是学校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曾德志掷地有声道。

供图:宜宾市长宁县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