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润物无声”地发生在孩子身上
按照高质量发展需求,首都教育绘制了改革“时间轴”,学校的课堂也发生了实质的变化。课堂上生活气息更浓了,趣味实验更多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多了……教师在真实场景中引导孩子们建构知识和运用知识,以评价指挥棒,回归校园、课堂育人“主阵地”,撬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12月,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物理学科月正式拉开了帷幕。自此,校园里无处不弥漫着物理的氛围。看到雪花想凝华,思考物态变化能设计出什么实验;看到杆称想密度,琢磨质量能创造出什么作品……经过一个月的实验探究,12月底,学校风雨操场把学生的奇思妙想成果正式地展示了出来。
12月25日中午,记者来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白家庄校区,风雨操场上,琳琅满目的展板映入眼帘,参观的同学络绎不绝:有答题获奖欢呼的,有做项目时兴奋喊叫的,还有和朋友手挽手欣赏表演的。看到记者的到来,一群手拿自制物理实验项目的学生,积极踊跃地抢着介绍着自己的设计思考。
“老师,您看,通过我的设计,能清楚地看到声音的形状……”初二一名学生手拿自己的实验装置,展示着利用光的反射进行的声波可视化实验,“有些声音的形状非常完美,听到这样的声音时,我们感到心情愉悦;有些声音的形状很杂乱,听到这样的声音,不仅我们听起来觉得刺耳,而且甚至对身体产生伤害和损伤。”
自制气压火箭项目组学生边操作边给记者介绍着气压火箭的发射原理,“其实就是将本来使用燃料作为推进介质替换成气压作为发射介质。大家一起动手制作气压火箭并在展示会场实践发射,让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感受中国航天的伟大成就。”
“它是一款‘流浪地球’的宠物,我用了一个多月制作完成的,其中有不少挑战,比如缺少零件,但是我都是尽量保持整体造型不变、操控性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并完成拼装。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感觉到了我的动手能力已经提升,还锻炼了我的耐心。”另一名学生说。
投石机、走马灯、水火箭、浮沉子、升降电梯、小小电动机、神奇的镜子、空气炮、平衡鸟等作品……本次活动,全校每个学生都参与小实验的创新和制作,共收到学生作品500余件,主要形式是低成本实验作品,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开发,还有的学生进行跨学科实践,把物理知识和科学、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结合,制作展品,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可以进行小制作,对制作进行一些说明,录成视频,把制作演示过程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给呈现出来。学生还可以进行微视频实验,在家里做一些小实验,把这小实验给录制下来,在学校的范围之内进行分享和交流。同时,学生还可以绘制手抄报,手抄报的内容可以是物理学家的生平和主要成就,也可以是物理实验的实验报告,也可以是家里生活用品中遇到的物理知识。”第八十中学南校区主管副校长骆玉香介绍。
采访中,学生们告诉记者,经过指导教师们悉心的点拨与启发感受很多,一边看有趣的实验,一边也记住了它们背后的原理,培养出学科思维,真正做到了“乐享实验”,“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运用自己的思维尝试创新。巩固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校方介绍,物理科学月活动,是平时物理课程的延续和体现,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制学具,开发低成本实验,同学们运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物理作品,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物理实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最快的速度适应中考改革,为实验操作夯实基础。
“我们在通过科学嘉年华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在现场大家也看到了,他们特别积极、特别热情,给来参观的学生老师讲解他们的实验作品,讲解原理、讲解规律这个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各方面的提升。所以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全面的提升了学生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物理教研组长张晓慧说。
结合本次学科月的主题,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大量查阅资料,格物致知,不断学习,在实验尝试阶段,不断实践,反复和老师进行探讨,不断打磨和改进,在展示交流环节,学生积极热情,去交流、去展现、去合作,去乐享实验,去感受科技的魅力。
“在学校里头,我们希望能够营造一种学习物理科技方面的氛围,然后可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然后普及科学知识,也为学生成长、才能展示提供一个平台,让教育‘润物无声’地发生在孩子身上,有实实在在的获得。”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说。(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