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年会精彩回放⑫|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

2023-12-28 15:3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1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召开,3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1月19日上午,举办了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采取主题报告的形式,对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论坛由中国教育报刊社编审、品牌中心主任时晓玲主持。

时晓玲主持论坛

宋继东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专家委员会政策咨询分委会委员、正高级教师宋继东出席论坛作《创新党建引领 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高质量的小学教育是实现建设教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和使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党建引领。

  一、以党的思想引领力,引领学校发展,绘就立德树人发展蓝图。要将党的要求直接贯通到学校中,以正确的育人目标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以党的行动号召力,号召岗位建功,推动工作更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发展应该体现在高质量的德育、课程、科研教研、教育资源、学校安全、后勤、课后服务等方面。聚焦核心素养,把课程建成品牌。全力铸魂,把德育做出新意。聚焦内省,把校内督导做出品质。

  三、以党的群众组织力,组织校家社共参与,协同优质发展。要依靠教师,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要依靠学生,关注学生出彩。高质量要为提供人才支撑特别是拔尖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高质量的教育需要学生的自主发展,自觉学习。要依靠家长和社会。高质量教育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需要家长参与贡献,家长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也要和学校一起促进学生成长。

贾利民

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正高级教师,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贾利民出席论坛作《一流办学体系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一、走五育融合之路,构建慧美德育体系。五育并举,体育为基;以美育人,以美育德,以德促学;以劳树德,以劳增智;

坚持学科德育;“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构建慧美德育的六道育人系统:主体育人、国学育人、课程育人、读书育人、自我育人、文化育人。

二、激发教师内动力,构建睿智管理体系。抓管理、树标杆、 强带动,走强师之路。构建睿智管理的六道“和顺”体系--动力之道、机构之道、质量之道、执行之道、检查之道、观察之道。

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构建启智教学体系。启智教学体系分为:14N1六道课堂、6641程序化预习、2433小组建设、分层异动差异课堂、三研五说教研体系、66510备课体系。

四、走办学特色之路,构建智慧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标准,整合课程内容,实效有效教学,科学课程评价。

五、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构建巧智评价体系。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业绩、工作量、出勤考核、奖分项目等制定学校绩效积分考核细则。在绩效工资、职称评聘、参观考察、外出赛课、评先评模上比照使用。

六、解决教师专业成长,构建365慧心培训体系。一是“三格”培养:对新进教师实行“入格”培养、对青年教师实行“升格”培养、对骨干教师实行“风格”培养。二是讲“六学”:学做人、学理论、学方法、学教风、学审美、学规律。三是有“六心”:恒心、诚心、静心、细心、虚心、用心。四四练“六能”:能动、能研、能事、能应、能评、能思。

康永邦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书记、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康永邦出席论坛作《教育问题与校长担当——兼谈“新学堂”的教育主张》主题报告。

做教育就是做善事,想把教育做好的人都是想把善事做大的人。教育的最大善事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一、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一、学生体质较差;二、学生情感素质堪忧。问题三、学生创新想象能力较弱。三个问题归纳就是学生健康出了问题。

二、创新教育理念。十六年来,学校逐步总结提炼出了体现“健康第一”理念的小学育人体系。核心理念是“动起来,让每个生命更精彩”“心系健康,赢在习惯”。新学堂三大目标:学习能力强、情商高、身体好。新学堂四大誓言:管住自己、立志成才、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三、持续推进改革。总体课程目标:学习能力强,情商高,身体好。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育人目标,构建了“新学堂”“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实施了“新学堂”的“每天锻炼三小时”“家长资格证”“教师三大修炼”等十三项校本改革。

四、倡导家长持证上岗。“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采取家长培训、家长考试、专家答辩等方式,取得“家长资格证”。新学堂家庭观:热爱学习、善良和谐、健康第一。家长自律誓言:管住自己、好好学习、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让每个学生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致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成为全校师生与家长的最大共识与自觉行动。

郭云海

广州黄埔东荟教育集团理事长、校长、正高级教师郭云海出席论坛作《东风化雨润幸福蓓蕾 荟蔚出新育强国栋梁》主题报告。

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坚持打造幸福教育品牌,以“幸福就像花儿一样”为办学理念,大力发展体育特色,探索出一条“幸福教育品牌+体育强校特色”的成功办学之路。

一、发展目标。运动兴趣:让兴趣作伙伴,让学生感兴趣、爱参与。技能体能:让兴趣作老师。让学生爱钻研、敢创新。运动品质:让兴趣变为特长,让学生强体质、勇攀登。

二、发展过程。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实施金绳计划,开发特色课程。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实施强腿工程,构建高质量课堂。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实施强身工程,营造“以体育人”生态。2021年2月起,有计划、有方向、有目标进行示范推广。

三、实施途径。坚持体教融合理念,打造体育强校特色。1.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坚持课上课下相结合、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坚持跨学科相结合的“四结合”体育模式,实现全方位以体育人。2.落实“十创新”体育举措,助推深层次“体教融合”。(1)创新“金绳计划,全面增强学生体质。(2)创新“合作教学”,探索体育高效课堂。(3)创新“多元课间”,统筹开展体育锻炼。(4)创立 “东荟社团”,满足多样运动需求。(5)创办 “云系校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6)创推“4+1”方案,建立体测长效机制。(7)创建“云端平台”,实现体育家校联动。(8)创新 “DHBA”,着力打造校球联赛。(9)创设“教师社团”,提高教师幸福指数。(10)弘扬“体育精神” ,打造特色体育文化。

四、发展与评价。以“学练赛评一体化,每天进步一点点”为评价理念。1.对体质现状进行“观测点-伴随式”评价;2.对身心变化进行“发展点-表现性”评价;3.对变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生长点-增值性”评价。

五、效果与反思。一是实现了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跨越式进步。二是推动了运动队的运动成绩飞跃式前进。三是学生精神品质不断超越,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精神。四是办学精神引领教师精神,育人能力飞跃式成长。五是“让运动荣耀,让童年闪光”带动更多学校同行。

董彦旭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出席论坛作《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主题报告。

一、理论研讨,打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扇窗”

目前,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客观性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供给同质化;二是发展方向统一化;三是成长通道单一化;四是能力培养应试化;五是生涯指导形式化。优秀生、尖子生、特长生、资优生、竞赛生并不全等于创新生。

二、创新式工作,下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盘棋”

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尊重学生个性,倚重学生特长,注重学生发展。

1.将提出“独树一帜的见解”融入日常。不存在绝对的权威。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不存在绝对的知识。

2.将培养“独出心裁的思维”抓在经常。找不同的思维,看到的世界是别样的;找共通的思维,看到的世界是别致的;既找不同,又找共通,看到的世界是分门别类的。

3.将“独辟蹊径的探索”干在平常。按部就班“没水平,别出心裁“有水平”,标新立异“高水平,见解独特“好水平。

4.将“独具匠心的文化”讲在恒常。做到“一”文化、“其”文化、“还”文化、“好”文化。

三、顶层设计,串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条链”

1.在顶层设计上抢占“制高点”。融入国家所需、顺应学生所盼、立足教师所能、瞄准未来所向。

2.在路径选择上夯实“发力点”。重要项目“建高地”,关键学科“起高峰”,拔尖人才培养“成高原”。

3.在“五航措施”上形成“聚合点”。学科竞赛“启航”;强基计划“竞航”;特长培养“远航”;特需课程“续航”;研学旅行“护航”。

4.在项目实施上把握“关键点”。建设“农业园”“果业园”“花业园”“生态园”“陶艺工坊”“铁艺工坊”“航模工坊”“水电工坊”“木艺工坊”。参加国内、天津十项有影响的科技创新赛事。

四、深化课改,飞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群雁”

1.在教学安排上“想实招”。扭转“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一把尺”的教学评价。

2.在高效学习上“见实效”。扭转“超前学习”“超难学习”“超量学习”“超重学习”现象。

3.在课程配给上“做实功”。国家课程拓展化、地方课程趣味化、校本课程项目化、个人课程特色化。学校开发了“三单式”课程,即“学生选单、学校下单、教师接单”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4.在核心素养导向上“勇实干”。超越分数需要的素养追求;超越升学指向的教育追求;超越必然束缚的自由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追求。

5.在常态课堂上“有实见”。打造教有所“依”、 学由生“疑”、“议”益生慧、 求同存“异”、学“移”致用、 “忆”味深长的六“YI”课堂。

五、大中衔接,绘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幅画”

发挥高端的人才汇聚优势、尖端的教学资源优势、顶端的学科建设优势,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擅长的事、做能够做成的事、做自己份内的事。积极参与“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登封计划)线上活动。

李明新

北京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北京首批中小学教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明新出席论坛作《教师发展:提高质量的永恒主题》主题报告。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如果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是老师素质。一个好教师就是一种好教育,一支好团队凝聚一方好文化,一所好学校开启一段好人生。学校办学的根本依靠是教师。好的教师队伍就是学校办学力量的四梁八柱。高质量教育的根本保障是教师队伍的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要看教师素质是否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跟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改变教育观念。观念改变了,教师言行才会改变。比如学生观。学生是人,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是处于儿童阶段的人;是需要成人指导帮助的人;是潜能有待开发的人;是个性化发展的人。儿童需要有儿童的生活,需要有儿童的学习方法,需要有儿童的话语方式。这些观念,我们的老师是不是能够牢固树立起来呢?

二、提升职业精神。中国教师传承的优秀职业精神就是诲人不倦、无私奉献。老师“优秀” 的价值所在是使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学业“升值”。做教师,如果摆脱平庸,就要提升职业精神。

三、提高专业能力。中小学教师首先要强调育人专业,然后才是学科专业。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走到学科育人,从专科型素质走向复合型素质,从片面追求方法创新到追求方法创新与质量提升的统一。

四、变革工作方式。网络时代,教师工作的方式要变革:从他主型变为自主型,从消费型变成创生型,从技术型变为人格型。单从教学角度看改革,许多外围改革可以不必过急,而必须急于做的是提高老师的素质。

程惠云

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执行校长、特级教师程惠云出席论坛作《教育教学双螺旋机制保障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一、清华附中湾区学校教育教学的双螺旋机制的特征。教育(德育课程)教学(学科课程)是相辅相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教育教学双螺旋机制的解决方案。一是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融合,以活动为平台,多学科融合。二是科研强师,以清湾教育场域为基地,以积极心理学和学习规律为指导,整合资源促进清湾教师发展。

三、教育教学双螺旋机制的工作原理。相互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积极的学习品质、情感和精神发展、自我管理、自我认知、自主意识。高质量的学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四、教育教学双螺旋机制的运行原理。学科学习包含着从感知、思考、行动到反思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行动应用又意味着下一次或新的体验的开始。德育课程实施班级制和导师制,包括社会实践课程、自主实践课程、选修类课程和必修类课程。

五、教育教学双螺旋机制运行的保障。培养教师队伍。实施“新任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梯队发展规划。实施五级教研机制,学科组、学科融合组、校级、区级、市级。

六、教育教学双螺旋机制的实施与反思。一是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机构。二是要有一个知行合一且有创造力的团队。三是要有一个目标清晰的整体方案。四是要有一个温馨流畅的分享交流平台。五是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