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年会精彩回放⑪|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

2023-12-27 15:0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1月18日至19日,首届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在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召开。3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1月19日上午举办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论坛采取主题报告、发言交流的形式,对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论坛由教育部原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主持。

曹志祥主持会议

曹培杰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出席论坛作《以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他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开启一场比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更快、涉及面更广、颠覆性更强的社会变革。教育是人工智能时代冲击最大的行业,它不是一个学科、一个环节的调整,而是全方位的挑战。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2022年1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在“助学助教、助管、助研”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撑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他指出,区域是教育改革的主体,是国家治理中最核心、最基础的组织单元。以数字化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必然要求,对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关键支撑作用。要立足教育+科技赋能,教育数字化不是一般意义上教育设施的更新升级,而是教育体系的整体性重塑,包括学习环境重构、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治理创新等,推动“工业化教育”迈向“智慧型教育”。

他强调,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教育领导力,推动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关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一要做数字技术的拥抱者。要读懂技术本质,拥抱技术、善用技术,重视新技术的教育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推动教育教学流程再造,开展有温度的教育数字化实践。二要做未来教育的洞察者。更新育人理念,突破传递固定知识的局限,着力培养学生具备机器无法替代的能力和素养。要变革教学模式,突破标准统一的教学秩序,积极开展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信息化教学、无边界学习等。三要做办学改革的行动者。要重构教育体系,突破关门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建立行业专家驻校制度探索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办学创新的有效模式,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王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重出席论坛作《如何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他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脉络、新时代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推进策略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和系统谋划。

一、关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脉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2017年《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提出要坚持“依法实施、保障公平、注重质量、社会认可”的原则。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2019《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

二、新时代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括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和教育内涵式发展两个层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学前教育的战略任务是要提升普及水平,发展公办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一是控辍保学;二要加快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战略任务是要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特殊教育的战略任务是要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的两份文件中,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目标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

三、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推进策略。2023年《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中,制定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与行动任务。

1.学前教育要优质普惠发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60%以上;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24年达到600元/年·人;改善薄弱园办园条件;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2.义务教育要优质均衡发展。扩容优质教育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区、合并周边薄弱学校、倾斜调配教师编制等。针对薄弱校建设,要实施集团化办学,骨干教师交流轮岗,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高标准建设新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3.普通高中要优质特色发展。持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继续支持县中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质量。

4.特殊教育要优质融合发展。扩大特殊教育资源。鼓励20万人口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20万人口以下的县因地制宜设立特教班;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推进普惠融合发展。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和信息技术等相结合,推进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徐卫华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特级教师徐卫华出席论坛作《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南通实践》的主题报告。

他从崇文重教、整体优化、强师固本、区域推进、敢为人先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南通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崇文重教

清代教育家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第一所师范学校,是改革旧教育体制、制度、方式的急先锋,领教育改革的一代风气。“宁毁家,不可废学”是南通百姓的普遍价值认同。在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当中,坚持不粗糙、不折腾、不糊涂、不封闭、不保守的“五不”原则。

二、整体优化

1.全程优化。“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省优质园95所。省优质园占比由63.8%提高到76.6%。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116所。公办幼儿园占比由46.3%提高到68.8%。2020年江苏省小学生、初中生学测成绩对比名列全省前茅。2020年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南通市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指数、睡眠指数、作业指数、校外补课指数、学校统一补课指数,普遍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2.全面育人。坚持绿色评价引领南通教育变革。培养合格公民、有用人才、幸福个人的学生。

三、强师固本

“道德优美、学术纯粹”是南通教师的核心价值追求。

1.南通具有先发优势,代代有发展。实行师范学校提前招生,首创五年一贯制师范,招收免费定向师范生。

2.对教师的培养实行“铺天盖地”“顶天立地”。启动了“1115教师培养工程”。

3. 坚持科研强师,久久为功。一个课题,一以贯之。实施“一十百”工程:培养10000名科研型教师,带动100000名幼中小学教师,培养教好1000000名学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南通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优秀人才专项奖励考核发放暂行办法》。

四、区域共进

1.强化统筹,优化生态。采取集团化办学、教育共同体建设、结对共建等形式,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联合办学。针对中考改革,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变“终结性评价”为“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实施中考科目考试、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定的“三位一体”考核评价。

2.引领众创,区域能动。如皋市“活动单导学”、通州区“学的课堂”、海安县“导学案”、如东县“真学课堂”、海门市“学程导航”、启东市“15/20/10”、崇川区“情境课堂”、港闸区 “自主合作探究”、开发区“一校一品”,各区域课堂教学“百花齐放”。如皋的县管校聘,实行全市统筹、学区协调、学校聘用,坚持“统一师资培训”“统一学生养成教育”“统一学科组备课”“统一教科研活动”“统一阶段测试”“统一综合督导”的“六统一”。

3.合作竞争,整体提升。全市教育现代化呈现加快推进和均衡发展的态势。

五、敢为人先

1.源远流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有传承的创新。教育家张謇一生创办360多所学校:全国第一所聋哑学校,全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全国第一所农业学校,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师范学校,全国第一所戏剧学校……1920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考察南通时说:“南通者,教育之源泉,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

2.革故鼎新。引领课改:自2001年,全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南通一直坚持课改,在课改实践中认识到,课改必须从改课开始。南通的课堂改革从2001年至今,经历萌芽阶段、初探阶段、过渡阶段、推进阶段,尤其是2013年归纳出“12字12条”教学要求,2018年提出建设立学课堂,以“立学”理念系统阐述立学课堂的探索溯源、内涵要义、基本原则、操作策略、评价要素、实践理论、推进策略等,进行市级运用推广。2022年,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搭建平台:打造四个平台——学科基地、培育课改样板学校、课改现场会、“二李”实验学校(区)。有效教研:教研工作项目化取得了突破。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市局高质量发展目标,优化了高考、初中研讨平台,进一步发挥和放大平台效能,提升项目化实施水平。实施教研工作个性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目前需要关注的是创新班建设、选拔、师资、管理、课程、考核等方面。要优化管理——提升学生抱负水平,要明晰目标——强化团队责任担当,要落实举措——细化学科教学实施。

3.与时俱进。南通“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出,要聚焦“现代化教育高地、新时代教育之乡”的目标定位,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高地、教育创新高地、教育供给高地、教育政策高地、教育生态高地、教育精神高地”等 6 个“高地”建设。打造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市级示范区。

朱中林

近年来河南省安阳市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成效。安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朱中林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具体经验做法。

侯超英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正确认识民办教育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准确把握中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洛阳市教育局原局长、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长侯超英谈了他的认识和看法。

解慧明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西安市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主任解慧明围绕西安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应用,作了《高质量教科研,奋力服务西安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发言。

论坛总结认为,高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关键的重大作用,面对新形势,要坚持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主线,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为支撑,以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为牵引,以激活教育治理体系活力为保障,加快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