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基础教育国家级成果奖展示:健康第一的小学育人体系

2023-12-21 10:4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引导中小学校深入学习借鉴,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学校变革与发展,全面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动作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在首届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上,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展示交流、宣传推广活动。大会遴选了8项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并举办成果推广签约仪式。本期展示的案例是2022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健康第一的小学育人体系》。

(报告人:康永邦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

健康第一的小学育人体系

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健康第一的小学育人体系》。从4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做教育就是做善事,想把教育做好的人都是想把善事做大的人。教育的最大善事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一、本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

目前,教育面临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我们培养的人学生思维能力较弱。第二,学生情感素质堪忧。第三,学生体质差。这三个问题可以归纳一个问题就是健康问题。很多学校没有全面理解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简单地定位生理健康,不得疾病;没有厘清“健康第一”与“五育”的内在关联,没有认识到健康第一促进全面发展的价值功能;学校教育“五育”不并举,各学科重知识技能,没有发掘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过程落实健康第一的路径。学校也没有培育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工具。质量评价“唯分数”,没有撬动落实健康第一。

针对学生来讲,这个课题要解决的就是三个问题,学生体质差的问题;学生情感素质堪忧的问题;学生创新想象能力较弱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本成果历时16年,站位育人为本,坚定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落实国家教改要求和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的行动研究,逐步突破,立体深化,验证完善,推广应用,螺旋上升形成系列成果。研究解决问题、方法与突破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体育+活动”项目设置实践探索阶段(2007-2012)

学校邀请专家围绕教育质量和健康第一实施专题培训、研讨,组织教师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和文献,学校以大健康为逻辑原点,提出“动起来,生命更精彩”的育人主张,坚定健康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价值。  

2007年以来,学校以体育改革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开足体育课,大课间活动由30分钟逐步延长到50分钟,同时实施每天20分钟中课间活动。拓展体育场地,把教学楼顶空置区域和校园边角区域改造成乒乓球区,立面围墙安装篮球板。

(二)“课程+评价”体系建构系统探索阶段(2013-2018)

以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新学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30544,结题)为牵引,着眼健康第一,丰富育人主张内涵,建构课程、评价体系,完善育人基础保障。

体育课增至每天一节。配置乒乓桌至829张。篮球板增至136个。体育教师由7人逐步增至54人,保障体育改革稳步推进。

为解决活动内容重复无序等问题,2013年研制出《学校课程行动指南》。2014年,将选课走班的41项主题精选整合成28项。完善大(中)课间及低段技能训练,建构起学科内拓展课程。深化主题活动,形成理想、责任、本领三类发展课程。建立起基础、拓展、发展三层融通课程。提出健康是第一标准,研发学生“健康+学业”评价指标。建立“关键事件+监测数据”评价方法,学生身体健康、视力异常率纳入师生考评。学校集群应用,推广到鲁冀川等近百所小学实践验证。

(三)“总结提炼+推广应用”深化探索阶段(2019-今)

深化课程实施,形成问题引领、“体脑手心”动及互动的“活·真·实”课堂新样态。深化完善健康是教育质量第一标准的评价方案。探索直抵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现代化核心要求,高度契合“双减”。课后服务以来,在原有体育课程设置基础上,每天增设一节课后体育锻炼课程,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活动近3小时。在全国发起组建“新学堂”联盟、川鲁冀渝晋滇黔等省市建实验基地校,育人经验辐射全国,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采纳,省卫健委、教育厅联合发文推广。

三、本成果主要内容

学校16年创新落实健康第一,形成了以培养目标为导向的“主张-机制-课程-评价”一体化的“一核三共三层一案”的育人体系。

(一)提出了一套育人主张。

十六年来,我们逐步总结提炼出了体现“健康第一”理念的小学育人体系,提出位置、个性、责任、品质、境界的五指理论。核心理念就是“动起来,生命更精彩”“心系健康,赢在习惯”。新学堂三大目标:(1)成长塔三大目标: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的成长塔。(2)学习能力塔三大目标:兴趣、方法习惯、毅力。新学堂学生自律誓言:管住自己,立志成才,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二)建立了“三共”育人机制。

以协同共推为突破口,把握“主体-课程-保障”的内在关系,建立起“全员共育、课程共频、保障共振”的育人机制,实现落实“健康第一”的育人方式系统性变革。

1.全员共育。学校全体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环节共同帮助学生认识健康的价值,培养健康意识、行为和习惯,全员聚力抓健康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核心育人机制。

2.课程共频。学校课程融入健康内容,教学过程凸显健康优先,教学方式突出健康行为,三者聚焦健康是落实“健康第一”的根本育人机制。

3.保障共振。学校将拓展、发展课程纳入课程计划确保学生每天体锻近3小时,拓宽了体育活动平面空间,持续配置了乒乓球桌、篮球板等器材,体育教师增长了6倍多,研制了健康是第一标准的评价方案,协调一致为落实“健康第一”提供了育人执行保障。

(三)构建了融通课程体系。

总体课程目标:身体好,情商高,学习能力强。课程目标针对性解决教育三大难题,回应国家三有育人目标,课程实施着力于融创三级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通课程实施充分发挥身体认知功能,教学过程各环节、学习方式突出“健康”,聚力落实“健康第一”,形成了“活·真·实”课堂新样态。  

个体全身心“动”学习。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要义:一是体动,身体动起来参与学习,融入并与环境交互。二是脑动,思维参与,探索并意义建构知识,追寻价值意义。三是手动,动手实践,经历体验与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四是心动,情感情绪价值观深度参与,提高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五是体脑手心之间“互动”,身心动态一体投入,感官、思维、情感情绪价值观等深度交互,在学习内省中认识学习对象,促进全面发展。

群体互动。在班级组织中,师生、生生通过身体、语音或其它手段,辨识、辩论,在深刻理解知识本质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意识,提升社会适应性。

(四)建立了“儿童健康是评价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的评价体系

人民日报在对我校的报道中指出“儿童健康是教育的第一质量,也是评价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看得远、长得高、立得稳、 跑得快、站得直、想得通、处得好”是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七个新维度。

四、本成果的应用与效果

育人体系经过选点探索、实践提炼、应用反馈、完善深化形成。按照价值融入、由点到面、初探到深化的应用原则,应用经历了“体育+活动”设置项目实施探路、“课程+评价”整体检验、由本校探索到其它学校应用的过程。

形成了“健康第一”可操作的融通课程体系、评价方案,同步凝练了育人主张和机制,研发了《学校课程行动指南》《拓展课程内容校本标准》《发展课程方案》等系列成果。

在晋川等建51所实验基地校、豫晋鲁等8省市179所学校参加“新学堂”联盟,进行交流、发布及应用。四川省卫健委、教育厅联合发文推广应用。

1.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16年跟踪,学生身心健康持续向好发展。2021年第三方检测(N=6470):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平均分94.48分,合格率99.93%,优良率90.8%,优秀率61.83%,近视率比2020年全国儿童平均低16.4%;学生100%参加体育活动,98.5%爱交往,97.5%有担当,95.5%爱学习和创新;毕业班学生平均身高比10年前高4.99cm。在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问题行为、人际关系诸方面处于较好水平,焦虑、抑郁、睡眠问题与世卫组织发布数据比,检出率分别低6.3%、4.6%、24.3%。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国际奖63次,部省级奖1331次,市级奖3521次;其中,学生艺术团获维也纳世界和平合唱节展演天使奖2次、央视第六届全国儿童艺术展演金奖1次。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呈现生动活泼的成长样态。

2.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学校基于本成果,大力推进育人改革,“健康第一”育人体系成为学校品牌。相关论文45篇刊发于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等期刊,出版的著作《学校也可以这样办》入选2020读书日活动校长书目清单;研发出拓展课程16套、发展课程方案27套。  

3.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智慧。调查表明:90.2%的学生家长、98.6%的教师树立了“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理念。16年锤炼,教师出版著作11部,发表论文135篇,教学成果获省市区奖52项。参加技能赛获市级以上等级奖45人。

4.成果社会影响极大。学校深受社会欢迎。由薄弱学校发展成市新优质学校、名校教育集团龙头学校。获国际奖5次,国家级奖41次,省级奖60次,市级奖226次。

成为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首届百强特色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四川省先进党组织”“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示范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体育人才培训基地”等学校。

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大公报、中国体育报、东方卫视等纷纷进行报道。

回眸走过的16年,以体育为突破口抓“健康”,形成了小学落实健康第一的育人体系,回应了提高育人质量、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面向未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持续深化完善融通课程谱系,探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校本机制、路径已在行动中。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