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聚焦师能提升 倾力助推专业发展——涉县教师发展中心打造县域特色培训
近年来,涉县教师发展中心创新工作思路,潜心打造“12345”研训体系,即一个目标:推动涉县教师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两轮驱动:依托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人才强教战略双轮驱动发展;三级管理:构建教体局、教师发展中心、基层学校幼儿园三级管理架构;四阶梯成长:铺设“新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四阶梯成长路径;五级培训:落实“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差异化培训计划,实现“辐射引领,培优辅弱”,引领全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之路迈进。
一、瞄准“一个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师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把推动涉县教师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奋斗目标,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二、依托“双轮”驱动发展
依托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和人才强教战略双轮驱动,促进教师培训长远发展。开展了京津冀幼儿园及中小学教师、校(园)长挂职交流、互访互学等活动。与天津市河东区太阳城学校、香山道小学签约,使其成为我中心教学实践观摩基地校;带领学科名师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观摩学习;选派优秀中小学校长到天津市优质学校跟岗学习、挂职交流。利用人才引领驱动教师专业发展,共享京津名师优质资源,在争取外聘专家学者和名师的基础上,积极挖掘本土专家名师,打造名师专家“蓄水池”,开展各类校长和教师培训。实现了共享优质数字教育、实践基地等资源,提升全县校长、教师素养和能力。
三、构建“三级”管理架构
为保障教师培训工作政令畅通与深入开展,构建了涉县教育体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基层学校幼儿园权责明晰的“三级”管理架构,自上而下,厘清各自职责。明确规定各学校必须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常规工作,实行“三挂钩”考核制度,即,与教体局对基层学校年终督导评价挂钩、与教师评优评先评职挂钩、与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挂钩。用“三挂钩”考核机制保障“三级”管理架构高效运转。
四、铺就“四阶梯”成长之路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精心铺就“新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四阶梯”教师成长路径。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促进教师立体化发展。
1. 新教师的“合格”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方式,通过“集中培训+跟岗实践”“案例培训+实践演练”“技能实训+教学比武”三结合模式,传授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历练教学基本功,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胜任一线工作的合格教师。
2.教学能手的“升格”培养。对新教师进行三年递进式跟踪培养,通过采取教学大比武、教学常规活动等形式,评选出教学能手,并作为“种子选手”指定教师跟进“升格”培养。推出“教学能手升格工程”,让基层学校为教学能手创造县域名师引领和外出学习机会,利用各类培训、总结交流和竞赛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的内生需求,助推教学能手稳步升格。
3.骨干教师的“风格”培养。为加速骨干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我们采取分步策略:第一步,选苗子。在全县遴选省、市、县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构建三级骨干教师梯次培养师资库。第二步,搭台子。采取“理论研修-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培养措施,通过各类培训和各种“公开课”“展示课”“研讨课”等活动锤炼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历炼“教学风格”。第三步,定调子。邀请本县专家和名师进行课堂诊课活动,客观分析骨干教师的业务特长和教学优势,帮助骨干教师提炼教学风格。
4.学科带头人的“高格”培养。全县成立了19个学科名师工作室和4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每年有计划选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学科高端或深度研修,到名校观摩学习,积淀学科素养,提升教育教学境界,打造一支有活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返岗后,在县内开展多途径的二级培训,并实施“青蓝工程”,与区域教师师徒结对,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五、统筹“五级”差异化培训
坚持“聚焦素养,强化能力”目标,以国培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形成“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实现了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教师培训全覆盖。
“国培”主要以各类项目为引领,带动教师成长;“省培”主要面向全员和特定主题开展;“市培”则区分学科教师;“县培”则按需施训,分类分层培养;“校培”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针对性研修,解决本校现实问题。
在施训过程中,创新出培训“543”工作法。五精准:精准调研、精准立项、精准选课、精准选师、精准施训。四到位:组织到位、质量到位、效果到位、总结到位。三提升:教师技能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师训品牌提升。采取“三段五环”研修模式,“三段”即训前精准“把脉”、训中问诊“开方”、训后跟踪“除病”;“五环”即理念引领、诊断示范、研磨提升、赛课推优、展示总结,循序渐进引领教师研修。发挥基地校孵化提升作用。在县域内打造了第三中学、新北关小学等一批“研训教”一体化的优质培训基地学校。利用我中心上挂高校和培训机构、下联中小学的互联互通格局,集合优质培训资源到基地校送教送培,发挥基地校孵化辐射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带动区域教师共同成长。(文:王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