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馆携手,探索协同育人新生态
12月10日,首届“家-校-馆”协同育人研讨会暨“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成立仪式在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召开。活动以“汇聚家校博 融通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家庭、学校与博物馆教育融通发展的育人价值以及机制、路径、策略的探究,共同提升家庭、学校、博物馆协同育人水平,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共创“家-校-馆”未来学校育人新生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联合北京、重庆、四川、陕西、湖北、湖南、江苏、河南等地48所全国家校馆协同育人优秀单位,组建全国性的“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并在成都市草堂小学、四川博物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基地”、成都市青羊区草堂街道办事处、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承办下,召开首届“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研讨会。
三方协同•打造育人新样态
青羊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邵开泽任成立仪式暨授牌仪式的主持人。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德育处处长荣雷,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副厅长崔昌宏,四川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李蓓,成都市青羊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德鸿分别致辞,对活动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以成立“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搭建学术交流共同体来积极探索育人方式变革、家校馆教育融合发展的行为表示充分认同。各位领导也向家校馆三方代表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家校馆三方加强协同,真正做到目标一致、关系协调、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更好地实现教育功能的互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卜玉华宣读“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理事单位、成员单位。参会领导、专家为联盟理事单位、成员单位授牌。
“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理事成员(学校)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党委委员、史家小学副校长郭志滨回顾了史家小学在博物馆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以“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成立为起点,在未来的实践中打造互动性、生活性、开放性的“家校馆”协同育人样态。
联盟理事成员(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副书记刘洪介绍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协同育人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希望以“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成立为契机,加强学校、家长、博物馆的联系纽带,共同探索“家-校-馆”协同育人的新方向、新路径、新生态。
实践思考•创新思路促保障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副主任、副教授李林任主旨报告与主题报告环节的主持人。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博士分别作主旨报告。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长期从事博物馆展教结合领域的研究,以《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亟需制度推动》为题,从如何发挥好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功能入手,在学理层面详细分享了家校馆协同育人加强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庄瑜以《博物馆教育中的学科想象》为题,强调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文化底蕴和品味的代表,馆校合作是构建教育未来的重要途径,也为教育资源提供了坚实保障。
成都市草堂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集团总校长金波,吴文化博物馆开放教育部主管茅天宸,四川博物院副院长、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钟玲分别作为家校馆三方代表作主题报告,分享了各自在家校馆协同育人中的实践与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永,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涛作专家点评。
感悟人文•提升内涵育未来
为深入感受家校馆协同育人的实践样态与价值意义,参会人员分为两组,走进成都市草堂小学,与孩子们同上《我眼中的川博镇馆之宝》《成都的草堂 杜甫的家》人文课。兼重人文性和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不仅收获知识,而且爱上知识,真正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随后,所有参会人员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这一特殊的旅程涵盖四川博物院、草堂路社区“博物集市”、成都市草堂小学博物馆以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多个文化景点。专家、学者及家校馆三方代表亲身漫步于历史长河,体验四川文化的魅力和丰富内涵,感受家校馆融通教育的别样魅力。
以“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成立为起点,以“家-校-馆”协同育人研讨会为引领,各地有志于推进家校馆融合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搭建起长期有效的共同体,形成专业精深的对话平台,开创家校馆协同育人新局面。(文:刘杨)
供图:活动主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