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思想为指引,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新格局
在当今时代潮流中,习近平文化思想如一颗璀璨的明星,照亮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行路。其深厚的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引领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探索。在这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育人任务愈加繁重,迫切需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构建全新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贯彻文化思想,深化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为深化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提供了深远的指导意义。总书记在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准确把握国际局势和我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趋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和论断。
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首次提出“新的文化使命”,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突显在当前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文化引领作用的不可或缺。2021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高校思政课注入更为深刻的内涵。
党的二十大于2022年10月进一步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高校思政课提供更加具体的指导。2023年6月,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指引。
在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应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政教师在教学中一是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通过深入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实现。二是要结合文化思想的创新和突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时事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三是要结合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和特点,深入开展研究,组织修订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料,大力开展集体备课,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融入思政课课程内容。再者,思政课要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使之成为具有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高校思政课的深化还需要更加注重与社会实际的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既能理解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涵,又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同时高校应当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通过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学生在思政课程中更加活跃、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建引领,凝聚高校思政合力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构建高校思政育人新格局,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紧迫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党建引领被视为关键一环,其核心目标是确保文化思想真正深入学生心灵,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崇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一是明确党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引领地位。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党是领导一切的力量,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必须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使思政工作与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高度一致。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是保证思政工作强有力组织保障、有序运转的基础。
二是在高校课程思政方面,加快课程思政建设。通过设立“课程思政”,将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体系融入各类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同时,课程思政建设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需注重课程内容的选取和设计。课程内容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程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化体育活动等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要不断增强“四力”,即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高校专业课教师同样应当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同时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心理辅导技巧,紧密联系专业课内容和学生实际,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激发高校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四是加强党管媒体,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文化思想工作。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文化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时事问题,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强调中华文明传承,推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通过文化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心。
扎根中华文化,深耕高校文化以文化人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引领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有机融合,形成了一套丰富、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思想通过对文化建设历史的总结和实践的不懈探索,实现了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内在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为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性判断提供了新的高度,更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七个着力”的核心要义,为更好地统筹文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路径。这一理念的内核在于深刻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将文化建设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有机统一,以实现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局面。从“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总目标出发,要紧密围绕“七个着力”的要求,深入推进高校各项实际工作,努力开创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一是深刻把握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新的历史起点要求我们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的自主认知。通过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在文化自信中找到前行的力量,建立对中国道理的深刻认识,使之成为我们奋斗的理论基石。
二是开放包容。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同时,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各文化的交流互鉴,不仅可以焕发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还能为其他文明的发展创造更加宽广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这为我们更好地实现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提供了指引。通过在高校思政课中深入讨论和研究,引导学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增进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的双向发展。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它要求我们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性地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高校思政课中,通过深入解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学生在守正创新的框架下思考问题,使他们既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能够面向未来,勇于创新,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四是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是最广泛、最深沉的人民精神风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高校思政课中,通过深入挖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内涵,引导学生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培养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让思政课成为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服务人民大众的思想阵地。通过深耕高校思政课以文化人,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化建设的初心在于人民,从而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和责任感。
五是促进全面人才培养。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文化建设要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程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通过深入挖掘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人才培养的理念,引导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培养全面素质,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思想道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政课要成为塑造学生优秀品格、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推动学生在各个领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作者简介:卢伟丽,系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思政部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法论、党建文化等。于2015年至今在江西科技职业学院从事思政教学工作; 代表作:《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化的实现路径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有效性研究》、《高校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策略》、《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质量研究》等。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获省级三等奖;2018年参与省科技课题《珠宝行业ERP管理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民办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均已结题。2021年主持省科技课题《党建文化多渠道智慧系统》,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