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截图
十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工作者在特提斯演化研究领域持续深入——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地质科研工作者聚焦特提斯构造域的关键地质问题,从不同专业角度对整个特提斯构造域开展了深入的综合性研究,并在古地理演化、成矿研究等方向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授席党鹏就是其中一员。近日,他向记者介绍了十年来他在“一带一路”特提斯科研教学方面的最新成果。
“一带一路”矿产和能源的形成与特提斯演化密切相关
席党鹏的专业是古生物学与地层学,近年来的研究领域有两部分:一是以微体化石为主要手段研究白垩纪地层;另一个就是围绕“一带一路”研究特提斯演化。
1893年,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休斯提出,在中生代曾存在一个从东南亚经喜马拉雅至阿尔卑斯的东西向贯通的海洋,并将其命名为特提斯海。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理论提出之后,特提斯海的概念逐步演化为特提斯洋。如今的地中海、黑海、里海、咸海则是特提斯洋的残余部分,而特提斯洋的大部分,随着板块碰撞,已经消失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
“特提斯被许多学者称为大地构造上的‘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矿产和能源的形成与特提斯演化具有密切关系。”席党鹏告诉记者,从地域上,特提斯与“一带一路”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如今的东南亚、青藏高原、中亚及伊朗高原、阿尔卑斯造山带和北非等地区,过去均属于特提斯洋的一部分,在大地构造上属于特提斯构造域。“特提斯洋的演化可分为原特提斯洋、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等不同的阶段,而特提斯洋闭合后则形成从欧洲的比利牛斯和阿尔卑斯山向东至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和伊朗高原,经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进入缅甸和东南亚的长带状巨型造山带——特提斯构造域。它的演化对全球构造及矿产与能源形成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如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东南亚地区的诸多矿产、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和金属矿产等。”
近年来,特提斯已成为“一带一路”地质科研的一个热点,席党鹏和许多同事就在致力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岩浆作用和成矿学”“特提斯演化、造山运动和亚洲的增生”“特提斯构造域的能源及矿产资源勘探”等方面的研究。
揭开更多特提斯演化的奥秘
“亚洲内陆气候干旱化,与特提斯的演化,特别是特提斯海水退出关系密切。”为了更多地揭开特提斯演化的奥秘,席党鹏从2012年开始对塔里木盆地进行了重点研究。
他带领课题组系统考察了中国塔里木盆地和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发现在晚白垩世—始新世,塔里木盆地西部和费尔干纳等中亚地区属于新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对微体化石的分析,佐证了塔里木盆地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的存在,揭示了不同生物对该事件的不同响应,为全球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这一距人类最近的一次大规模快速增温事件的研究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新证据。
席党鹏告诉记者,近两年他还聚焦喀喇昆仑地区白垩纪—古近纪特提斯演化,带领课题组实施了“喀喇昆仑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与特提斯—喀喇昆仑海的演化”项目,目前正在综合和全面开展青藏高原及邻区白垩纪地层、生物群和古地理的研究,并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
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特提斯研究国际合作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而席党鹏的科研和教学也因此受益。
“随着我国地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走向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特提斯研究是我国地学研究的优势,也是国际地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幸运的是,特提斯区域和‘一带一路’高度重叠,共建‘一带一路’为我国特提斯乃至地学研究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席党鹏说。
席党鹏本人,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历来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科技协同创新等工作,成立了“一带一路”自然资源研究中心等机构,每年都有不少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留学生在此学习深造。对此,席党鹏多次主动向学校表达意愿:希望广泛招收从事或有志于从事特提斯相关基础地质、矿产和气候环境变化等研究的留学生,成为自己的研究生或博士后。
目前,席党鹏的学生中有7名外国留学生(包括博士后),来自东南亚、南亚、中亚和北非等地区,他们和席党鹏的其他学生共同上课、出野外、做项目,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席党鹏身边共建“一带一路”、架设友谊之桥最鲜活的实例。
出乎席党鹏意料的是,伴随着科技人才的培养交流,他正全力投入的特提斯演化科研也迎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他近两年承担的几个基金项目都涉及与巴基斯坦特提斯演化的对比研究;他的博士后卡木然正在实施的一个科研项目,则是研究巴基斯坦新特提斯东部俾路支盆地大型底栖有孔虫对古新世晚期—始新世早期温室气候环境条件的响应。
(图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