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交流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3-11-02 | 责编: 罗天林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2023年10月31日上午,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基地)主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交流研讨会”在中传学术中心举办。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刘玉珠,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二级巡视员陆文捷,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柴剑平,国台办原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安峰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林继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嘉珊,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廷信,中国传媒大学科研处处长周建新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等媒体,中国社会科学网、《艺术学研究》《当代电视》《现代传播》《现代出版》《艺术传播研究》等学术单位等3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媒体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刘京晶主持。

会前,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会见了参会嘉宾,对与会领导专家对学校长期以来的帮助和支持表示感谢。

柴剑平在致辞中对各位领导和与会专家莅临会议表达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明确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在奋斗和实践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本次研讨会的议题聚焦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将启发帮助中传师生加深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认识和理解,相信也会为中传的建设发展拓宽视野、开拓思路、提供宝贵建议。

明文军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研讨会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系统性理解,为创新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路径和方法、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新的智慧。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研讨会上,九位专家学者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涵、脉络体系、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从中国艺术话语体系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路径与趋势、舆论引导力和影响力提升等议题分享了各自的学习体会和深入思考。

刘玉珠结合文物保护工作实践,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文物思想的内涵。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研究、学习和宣传工作。我国历史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而文物具有的历史、科学、社会、艺术、文化五重属性正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源于历史文脉的延续。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开展、文物的保护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等,这些有关历史文化的具体工作需要社会力量的协同推进。

祁述裕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于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总目标,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来源问题,体现了创新性、系统性、指导性和独特性,打开了理论创新的空间,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力,巩固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掌握了思想和文化的主动。

安峰山认为,新媒体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化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传统的传播秩序和调控机制发生改变,主流媒体和网络自媒体的两个舆论场存在背离和共振,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加大,社交媒体平台作用显著,这要求推进媒体融合和全媒体建设,实现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机统一。

林继富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全面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各民族共享、共创、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智慧结晶,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一方面要以人民为中心助力乡村发展振兴,实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另一方面要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德祥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使全国整体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探索美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精神,用中国道理阐述中国经验构建中国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划时代意义表现在确立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四个方面。

王义桅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不仅擘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蓝图,还提出了追寻人类未来的“更高之问”。从“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史、“三千年”西方文明史、“五百年”全球化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实的历程,“一百八十年”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五个时间维度来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李嘉珊认为,十八大以来,文艺精品焕发出新的时代活力,是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促进中国文艺精品国际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指明了方向。孵化文艺精品,应当以前瞻的观念赋能内容创作与生产,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

王廷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不断展开、开放式的思想体系。从其形成脉络来看,文化从未被束之高阁,而是被转化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智慧。文化的精神属性和实践品格相统一,成为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力支撑。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要从历史的和逻辑的、现实的和未来的角度去看待,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动力。

陆文捷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本次研讨会集聚了文化建设和研究领域的专家,主题鲜明、内容鲜活,意义重大。

刘京晶对研讨会进行了总结,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确定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性,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根本上是要学习其中蕴涵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各项工作守正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极强的开放力,将深刻影响政治、经济、社会等其他领域。

会上还举行了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揭牌仪式,柴剑平与明文军共同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入选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揭牌。

本次研讨会是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发挥研究平台作用,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围绕进一步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认识,更好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开系统研究的重要举措,未来希望搭建开放合作的学术网络,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找准学术研究与行业需要、政策需求的结合点,产出真正服务于科学决策、应用于行业一线的科研成果,切实助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图文: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