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乌瓦白墙探古韵 山水人文求同心——对南京市江宁区佘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实践调研实录

2023-10-30 11:5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走过十里长山凹,感悟江南诗画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为深入剖析乡村产业振兴的模式经验,金秋十月,南京财经大学“行至万间小队”走进江宁区佘村——这片南京的“小三峡”展开实践调研,探寻坐落在明清古建筑中的乡村风貌,品味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野趣,思考古村古镇的现代保护发展之路,探究新型乡村产业的振兴建设……

山水交融的佘村

“到乡村看变化,进家门察实情。”南京财经大学“行至万间小队”牵头人介绍,本次实践活动,他们团队重点对佘村的乡村产业振兴展开调查研究,先后参观村落中的古宅宗祠,考察不同产业发展现状,走访乡间民居,分析乡村产业布局的典型经验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美丽的佘村

立足禀赋优势 发展“农家乐园”

作为都市近郊型乡村振兴的缩影,佘村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从自然发展到工业致富,再到如何跟上现代都市发展步伐而不因“城中村”困局落后,这几乎是我国近郊乡村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行至万间小队”与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时,大家形成共识:在当今新型产业发展态势下,乡村需要推动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形成优势互补,既要立足乡村的资源禀赋,守住自身“基本盘”,又要根据禀赋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拓展乡村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乡村产业经济“硬实力”。

佘村是江宁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古村落之一,坐落于青龙山下,南倚佘村水库,北临横山水库,村中略有地势差,大多道路、建筑都是随势而建,形成一派高低交错、山水相连的田园景象,本地村民就地耕作,农林渔牧皆能自足。据介绍,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佘村还积极结合本地种植业、渔业发展“农家乐”、乡村特色餐饮,吸引大批城市人群前来游玩。

“我们的食材都是不打农药,无公害的。”在佘村一家土菜馆,老板娘陈大姐笑着介绍说,餐馆里所使用的绝大部分蔬菜瓜果,都是他们自家田地种植的,连鱼都是在后院小湖里新钓上来的。从她口中,小队成员得知,他们一家人住在后院,从而将前院的房屋空置出来,改造建成了土菜馆,吸引了不少游客专程前来品尝。一路调研下来,小队成员发现,还有不少村民都将蔬菜采摘与餐饮结合,发展特色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产业。

“如何把单个‘农家乐’打造成集群‘农家乐园’?更好地把点连成片。”调查走访过程中,小队成员针对村民开“农家乐”“特色民宿”而进行房屋改造并不普遍,甚至有些家的门户上贴有房屋出租、房屋转让的字样。交流中村干部道出实情:由于人口外出务工比较多,带来一些房屋空置闲置。因此,村里决定结合实际情况加快产业升级,通过“筑巢引凤”,增强乡村的吸引力,以此激励更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更好推进乡村振兴。

浓厚的乡土气息

队员与村民亲切交流

厚植乡土文化 打造“乡村味道”

乡土文化,是乡村的文明符号,更是一个地域长久历史的积淀。小队队员在喜看佘村丰富文化底蕴时,与村里干群互动交流——乡村在进行产业改造发展的同时,要结合自身文化特色,突出地域特点,既努力避免市场上的同质化产品服务,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用“乡村味道”赋能乡村振兴。

走过佘村的文化建设区域九龙广场,映入小队队员眼帘的是一座祠堂文化馆。这里,详细展示了佘村以潘氏祠堂为代表的宗祠文化,还有传统工艺制作体验和古析祈福活动。佘村在开发乡村休闲体验活动的同时,注重乡村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叙述,村中布置有文化宣传栏,向游客介绍当地的文化起源、文化发展。

在调研村中多家餐饮住宿门店后,小组成员发现村中的产业发展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简单复制甚至“跟风”的现象,本地文化特色难以凸显,在同类市场上竞争力不够超前。“如何从人人都有到人无我有,从村村相似到独领风骚,实现以独有特色促高质量发展赢加速度振兴。”针对这一现象,小队队员围绕“找准自身定位”“厚植乡土文化发展本地产业”“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特色”等方面,虚心与佘村干部群众交流研讨,形成共鸣——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产业品牌,将品牌与文化深度融合,做大做精做强,同时做好宣传推广,扩大品牌知名度,走出具有佘村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快车道”“新赛道”。

保存完整的古香古色历史建筑

重塑传统脉络 守好“乡村记忆”

乡村的传统脉络,记叙了上千年来人与自然共生的印记,不仅有绿水青山、桑海沧田,还有人在自然中发明的生产技术、从自然演化中习得的人文知识,还包含了长久以来依赖自然万物生存的人们对其的敬畏之心。

“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始终保留一份乡土记忆。”佘村负责人告诉小队队员,他们坚持将乡村的“根”深埋在每个人心中,在注重乡村的生态保护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做到绿色、高质、可持续发展。

“保护好文物,呵护好传统,才能守住好‘记忆’。”佘村内部保留有大量的明清建筑群,已被纳为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名单。在乡村产业高速发展之时,乡村的古建保护也不可忽视。围绕这方面,小队队员与佘村干群交流,就“明确产权内涵”“明晰产权人行为边界”“分清各产业发展区域范围”等情况积极研讨,更好强化“法规护遗”的意识,村里决定防止对古建筑造成损坏,将进一步完善关于古建的制度设计,对古建筑群加以科学统一管理修缮。

一路感受风光无限美,一路思考乡村振兴策。在佘村进村口的步行道上,小队成员发现路边立有指示牌,上面详细记录了不同路段、河段相应的负责人及管理情况。陪同的村干部说,这种设置路长、河长的方式,能够确保对村中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让小队队员感同深受。一路下来,大家越来越产生更多共识——在乡村振兴中,要大力推动产业的绿色发展,建设环保农业、生态旅游、绿色民宿产业,将国家发展战略牢记于心,聚焦双碳减排,鼓励乡村产业向低碳节能转型发展,鼓励村民提高环保意识,在生活中践行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

团队人员赴佘村调研时留影

乌瓦白墙探古韵,山水人文求同心。调研结束返程中,小队成员不禁感叹:新时代乡村发展也有“新面貌”“新做法”“新智慧”,乡村振兴的道路虽然有征途,但更有美好的诗与远方,在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探索总结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弥补乡村振兴的缺失不足,抓住发展契机,打造特色品牌,推动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为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更加澎湃的强劲动力!

(文图/周若雪)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