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结果揭晓:卫星智能化引领者夺冠

2023-10-20 12: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0月19日,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冠军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信创园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最终,“创新星上AI系统•卫星智能化引领者”项目获得了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冠军。

本届大赛由市教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发展改革委共同主办,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承办。记者了解到,自3月27日启动报名以来,大赛共吸引4689支创业团队参赛,相比首届大赛报名数量(4574支)增加115支。

本届大赛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除为获奖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免场租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奖金鼓励、全流程创业孵化服务、宣传推广、投融资对接等十大支持政策之外,还通过举办北京高校科技创新项目对接大会等不同形式的资源对接活动,为优秀创业项目转化落地、发展壮大提供平台和帮助。

从报名参赛数量和比赛成绩看,本届大赛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创业团队表现突出。晋级总决赛冠军赛的4支团队均拥有自身核心技术:清华大学推荐的“海源清能”团队聚焦国内清洁能源发电瓶颈,填补中国海洋零碳浓差能的市场空白;北京理工大学推荐的“理工飞鹰-车载无人机技术革新引领者”团队专注于车载无人机研发,提供更好的车载无人机产品;北京科技大学推荐的“百磨成钢——尖端高强耐腐蚀特种钢材的领跑者”团队成为国内顶尖的可实现百分百自主制备先进四代堆燃料包壳管的研发团队;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的“创新星上AI系统卫星智能化引领者”提供全流程的星上智能应用服务解决方案。

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在讲话中对第二届大赛的圆满举办表示祝贺,对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她表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持续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继续厚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壤沃土;社会各界要勠力同心,形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大学生创业者要发奋图强,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贡献青春力量。

活动还为获得本次大赛冠亚季军的团队以及获得突出贡献奖、优秀组织奖、最佳组织奖、优秀指导教师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葛巨众发布《北京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报告(2022)》;主办单位还为第三届“京彩大创”分赛道的承办单位进行了授旗。

下一步,市教委将继续通过吸纳获奖团队入驻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汇聚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转化,强化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北京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颁奖典礼后,中国网教育频道对北京市教委高校学生处处长王栋,以及获得本次大赛冠军的团队负责人星测未来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曹德志进行了现场采访。

中国网:今年大赛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王栋:今年获奖团队的最大特点,相信大家在现场也感受到了,就是它的科技创新含量。我们现在充分发挥北京高校聚集的优势,通过科技创新赛道连线出大量有科技含量、聚焦“卡脖子”工程的项目。

中国网:“京彩大创”已举办两届,产生了什么社会效益?

王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大赛,使我们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使我们的人才培养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向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中国网:通过这两年比赛,有哪些创新发展的趋势变化?

王栋:这两年大赛从整体上来看,同学们创新创业的意识更强了,这一点是我们特别引以为傲的。这些年通过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拓展创新思维,他们具备了更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这是我们人才培养的很大进步。

中国网:对当下大学生创业热潮,有哪些期待和建议?

王栋:大学生创业有他们的优势,也有他们的困难。创新思维和创业勇气是他们的最大优势,资金和团队人才是他们的主要困难。我们的重要工作就是激发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和困难。

在2015年的时候,全社会对双创的热情都非常高涨,这两年大学生创业受整体环境的影响,开始进入到一个成熟发展期。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更加理性、成熟,因此他们的创新创业成果应该说质量更高,市场竞争力也更强。

中国网:之后还有什么规划?

王栋:下一步继续筹备第三届“京彩大创”创新创业大赛,准备由不同的高校来承办不同的赛道,从而进一步扩大大赛影响力,动员更多的师生参与大赛,同时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

中国网:祝贺您的团队今天获得冠军,这个项目的创意来源哪里?

曹德志:最早是清华大学牵头发起了“天格计划”,后续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加入共同成立了“天格计划”合作组,这是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主导的空间科学探测计划,在太空当中探测比如伽马射线暴这种物理现象。

在参与和推动这个计划过程中,课题组创新性地研制了小型化的伽马射线探测器,并基于微纳卫星搭载的模式发射至太空。我们由此也获得了大量的射线探测数据,并且意识到有大量数据在轨的处理需求,所以我们决定进行开展在轨智能计算的产业化,正好也赶上了整个商业航天的大浪潮。

中国网:各个参赛团队都有不错的实力,您的团队夺冠胜出,觉得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曹德志:参赛团队都展现出了高水平的能力,我们作为初创公司也从这些优秀的团队中有所学习和收获。这次可以夺冠,有团队技术能力、业务经验和应用案例这方面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得益于星上智能计算作为航天和AI的交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网:您对这个领域的未来预期怎么看?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曹德志:我们团队对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的创新都寄予厚望,卫星高性能计算才刚刚起步,具备长远、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星上计算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性能和使用体验,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太空计算任务,另一方面又需要顺应商业航天整体的低成本趋势,寻求更低成本的器件和更高效的管理方式。在行业的商业化程度较低,卫星应用需求尚未完全打开的大环境下,这对于每个商业公司都是很大的挑战。

中国网:参加这个大赛对您未来的目标有什么积极影响?

曹德志:“京彩大创”大赛让很多高校大学生能够展现在硬科技这个行业里,如何去探索前沿的技术难点,我们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来参加这个比赛。未来希望能够不仅为国防军事领域的星座提供建设,也能涵盖更多的民商卫星,能够真正实现中国在卫星智能化领域走到国际的最前沿。(图片来源/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文/王睿)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