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钱学森大成智慧基础教育践行研讨会​(纪要)

2023-10-13 16:3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

——习近平

2023年9月20日,在北京师大附中——钱学森教授6年中学学习生活的母校,在李金初校长、刘沪校长的召集下,为纪念钱学森同志入读北京师大附中一百周年,大成智慧基础教育践行研讨会隆重举行。参会人员涵盖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中小学校校长等基础教育学校管理者、新闻媒体代表等。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理论和人生中心教育理论都是原创于中国、为中国、中国化的教育理论。这两个理论的实践研究和融合研究,应该而且可以成为中国当代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研究领域。

北京师大附中是钱学森6年中学学习生活的母校,对钱学森的学习成长带来了重大影响。北京师大附中现设有内容丰富、史料很多的钱学森纪念馆,是研究钱学森教授青少年时期成长不可多得的研究场所。与会人员在刘沪校长的带领及解说下,仔细参观了钱学森纪念馆和魅力校园,感受了钱学森中学成长的历程和北京师大附中优秀的办学理念。

会议开始,刘沪校长比较详尽地介绍了钱学森在北京师大附中成长的经历和这所120余年老校的沧桑岁月。他以“北京师大附中与全人格教育”为题,在介绍北京师大附中早年历史及创建过程的基础上,介绍了钱学森在北师大附小、附中学习12年以及当年的校长林砺儒先生和他的“全人格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并对当前北京师大附中的“全人格高素质”办学理念进行了解读,也对“钱学森之问”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李金初校长的人生中心教育思想相结合,如再与全人格教育理念相结合,一定会使我国基础教育的理论有新的发展。

北京师大附中校长王丽萍致词,她特别高兴大家来到钱学森先生的母校,共同回顾钱老的光辉一生,深入探讨钱老的教育思想。北京师大附中传承了林砺儒先生倡导的全人格教育,并有所创新发展。今天,李金初老校长给大家带来了他的人生中心教育思想,李校长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她相信在全人格教育理念与大成智慧等教育思想的碰撞中,大家都能受益,并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启发。

李金初校长主持会议。他首先非常感谢刘沪校长。他说:“前面的参观,尤其是钱学森纪念馆,给我们呈现了一代教育家、科学家成长的足迹,特别丰富详实的那些史料,向我们已经足够的说明了许多。后面紧接着刘沪校长的报告进一步的阐释,钱学森当年在这个地方是一颗好苗子,附中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刘沪校长把林砺儒校长提出的全人格教育思想理念,也给我们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在我们的面前呈现一个非常活生生的,让我们非常羡慕的,值得敬仰的这样的一个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些都很好,我们也相信在这个过程中间大家都有很多感想,很多感触,我们在往后的溯源里边,我们的一个共同任务是建立中国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那么我们究竟怎么做?我们究竟怎么办?所以今天我们云集在此就共同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参会的人有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博士和或者正高级教师、特级校长副校长等30余人,下面听听大家的想法。”

(一)媒体代表首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节选)

中国言实出版社副总编辑廖厚才发言指出,“大成智慧学”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发展与深化,也是对新世纪科学哲学体系建构与创新的伟大尝试。钱老非常关心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晚年提出了“大成智慧学”理论。“大成智慧学”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发展与深化,也是对新世纪科学哲学体系建构与创新的伟大尝试。李金初校长是一位大师级的“名校长”,更是一位学者型、研究型的教育管理者。他的“人生中心教育论”所蕴含的哲学、教育学思想,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指向相一致,与钱老的“大成智慧学”的理论相一致。根据“人生中心教育论”,李金初校长设计了教育全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像李金初校长这样的教育家潜心研究,为中国基础教育“立功立言立德”,高起点高站位推出原创型的基础教育理论,丰富和发展中国基础教育理论成果。

《基础教育论坛》总编聂延军先生是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副会长兼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他强调说,李金初校长关于“人生中心教育”论述,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他多年来高瞻远瞩、执着追求以及笔耕不辍的智慧结晶。“人生中心教育”本身具有自创性,它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教育为人生服务,需要细致入微的播种,更要脚踏实地的耕耘,如此,才会绽放出最美的花朵,结出最丰硕的果实。我相信,这些美丽之花、丰硕之果,往往属于那些执着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二)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节选)

北京师范大学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研究会会长、侯玉珍教授表示,李金初校长的《人生中心教育概论》跟钱老的大成智慧教育是息息相通的,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打开了一个明亮的窗户。李校长的理论经过实践检验,再提炼凝练,提升概括,大胆地探出了基础教育理论的一条路。钱老在他的许多教育理念里边明确指出,教育科学当中最难的问题是什么呢?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的建设。我们的李校长拿出来了“人生中心教育论”,这是李校长对钱学森这样期盼的一种积极回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从没有基础教育的理论,李校长大胆地探出了一条路。

内蒙巴彦淖尔盟原政协主席、河套大学原校长张永胜教授指出,钱学森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两弹一星”功勋,分析思考其人生历程和成功因素,我们会受到诸多教益。例如,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学阶段育对成才成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科学与教育相辅相成,要重视艺术教育。

中国科学院康小明博士认为,无论是全人格教育,还是李校长倡导的人生中心教育思想,还是钱老的大成智慧教育,这些教育肯定有它通用的内核。如果说离开了教育本质,创新人才培养很难生根,很难发芽。应该关注三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一个是环境,一个是条件,一个是老师。

管理学、哲学研究者李建斌博士强调,人必须得有信仰,信仰是可以将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种力量有时候可能是超出我们的一些现有的科学。钱老绝对是一个有真正信仰的人。钱老本身其实是中西教育的一个结合。钱老能够成为大师级的人物,是心智决定事业,事业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他的心智已经是超越了更高层面的智慧。

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教授指出,如何根据我们教育实践来建构新的教育理论体系?实际上李校长在这个领域一直走在咱们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当前的社会发展基于我们教育实践来讲,我们要立足一种概念体系进行一种深度建构,面向人的有意义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李校长在他的办学实践里面已经深度践行了幸福的人生教育这样一种理念,和大成智慧教育立足于人的思维的现代性发展上,去建构创新的育人形态是相通的,通过这样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实践形态的进一步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衡阳师院副教授黎利云先生谈到了人生中心教育与大同智慧教育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他说,通过今天参观钱学森纪念馆、通过刘沪老校长声情并茂的解说,我意识到了钱老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主要得益于他的深厚学养,得益于他不挑食不偏科,他遨游于科学、哲学与艺术之中,他是专家中的杂家、杂家中的专家,真正做到了兼收并蓄、集思广益、举一反三。他是“集大成得智慧”的提倡者,也是实践者,还是实践者中的典范。而李金初先生的人生中心教育理论是能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的,是能让学生走向幸福的,该理论可以引领学生实现人生的大有作为、大放异彩——即成为钱老心中的创新人才、杰出人才。

北京大学岳全力博士从基础教育的办学标准、自主办学、特色办学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刘校长和李校长在钱老入学百年的时候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召开这个纪念活动,意义重大。今天参观的很大感受就是钱老在北师大附中绝不是孤零零的产生的,而是群星璀璨中那颗最闪亮的星。北京师大附中确实回答了当年鲁迅的“未有天才之前,先有产生天才土壤”的问题。在新时代,在钱老预言的在21世纪教育大变革的时代依然要回答教育的优质和均衡问题。这个问题当年能够在北京师大附中解决的好,相信当下也能够面向新时代进一步解决好。

(三)京城内外中小学代表踊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节选)

长春市第八中学校长张洪波:全人格教育、大成智慧教育、人生中心教育,它都有相似的地方,把它们链接在一起,我认为人生中心教育理论是整个人才培养的基础,钱老提的大成智慧更是基础上的高要求。我们要开放让学生学很多的东西,把基础和技术融合在一起,可能会开拓一道新的道路。

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许鹏辉:“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今天仍在回响。无论是“大成智慧学”还是“人生中心教育”,都是在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回答“大师之问”。然而,“大师之问”即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它值得每一个教育人去思考,去探索。

北京市育英学校副校长梁秋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教育强国战略提供高质量人才队伍,在我们阶段探索的基础上亟须建构大中小学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的探索还要继续下去。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张林靖:这次活动,深化了对钱老的认知和理解,对钱老“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的学习和领悟。李校长的“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具有系统科学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规范,形成了“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人生发展完整体系,将成为中国当代教育理论、课程与实践新的研究领域。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副校长田艺伟:看到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这样一大批特别优秀的北京师大附中的毕业生,为咱们的民族,为咱们国家做出了这么多,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荫蔽在他们的这些功绩之下的时候,我感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压力很大,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现实使命和人民群众的这种嘱托,我们到底如何去进行一个结合。钱学森所提到的大成智慧教育,李金初校长所提到人生中心教育,也许是对于平衡我们普惠教育和拔尖人才培养之间的一个有效的桥梁。

长沙恒定高中校长李润良:大成智慧教育要一个人真正达成,有这么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家庭教育的极端重要性,第二个对于创造性人才拔尖人才来说,必须超前学习。第三点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和手段。第四点就是要留学,要有开放的思想,要能够包容。第五点就是要把个人的命运和时代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能够有一种真正的家国情怀。

青苗学校怀柔科技城校区执行校长王强:学校历史本身,还有整个的环境,是对学生培养最好的一种素材和方法。我们只要在钱学森纪念馆里面走一圈,把他的历史,从他小的时候到他最后为两弹一星去做贡献,全部参观下来,就知道什么叫全人格教育。关于人生中心教育,凝结着李金初校长半个多世纪的工作的积累,它回答了很多问题,如教育的根本到底是什么?教育的原点和起点到底在哪里?在老校长的理解里面,教育必须得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去服务,这跟后来总书记提到的教育要立德树人,其实是一致的。

郑州优智外国语学校雷丽萍:钱老提出大成智慧教育,他本身就是具有大成智慧的一个人。他是怎么被培养出来的?从钱老的家庭教育以及北京师大附中给他提供的一个全人格教育的课程体系、活动空间等,都体现了这样一个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优质土壤。当下探索、思考与实践大成智慧教育,探求创新人才教育如何突破?应该如何构建这样一个支撑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可以从家庭、学校还有社会成长土壤这几个角度考虑。我们能够发力的地方可能更多的是家庭和学校层面。

北京博文学校校长杨广泽:一个人,真正一个小孩出生,从不懂事到他成为三观形成,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想成才必须具备这个条件——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才能将来在高等教育里成为一个健全人格,成为一个社会非常重要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钱学森教育思想研究会理事长姜璐教授强调指出,“今天李金初校长领着大家一起来探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这些思想理念,可以借鉴钱老那时候的一些东西。钱老自己接受教育那个时候的一些教育思想跟他所提倡的大成智慧教育有一定的联系。我们能够感受到我们进行的中学教育所体现出来的教育精神和钱老所经历的中学教育的情况的区别。我们在改进现在教学或者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时候,大的东西没办法进行改变,我们在讨论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把这问题想清楚,我们讨论学校的教育改革,我们就不要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政策对不对,我们的政治体制有哪些弊病,这些都不要讨论,这些东西跟我们研究教育的改革关系不大。如果你把你的教育说我们现在有这个毛病那个毛病,这样的话,都是由于我们的大的环境不好,你就不用研究。我们要研究在这种环境之下,我们这个系统如何改变。我的一个感触就是说我们在座各位只要是在中学这一块田地上辛勤的耕耘,到最后多数人都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

李金初校长做总结发言:

我觉得言犹未尽,其实讲我们就是不仅收获满满,已经是溢出来了,现在想说还说不完,以后细水长流水不断线,还有很多机会。今天把话都讲完了,明天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今天不讲完,明天才有更多的说。咱们今天一天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我们碰撞的思想火花应该说也是很光彩,很光艳。今天的参观,我们确实看到了钱学森教授他之所以这么成长,成为后来那么一个伟大的工程家、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北京师大附中所受的教育绝对有关。那么与北京师大附中关系在哪?我们从他展览馆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你看他是怎么样的一个全面发展,又要看他接受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这样一个环境对人的影响就是教育。这个环境,它是一个非常肥沃的土壤。他本身是很好的种子,他们钱家就是厉害,那基因就是好。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看到了课程是怎么设置的。还有当时学校管理机制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选择机制。适合的你在这里继续读下去,不适合的你就去找别的地方再接着读或者干别的去,它是个选择机制。这些机制问题,它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他关注的是同龄人口中间万分之一的人怎么样培养的问题,培养的是社会的精英,培养的是将才和帅才,是社会的领导者和社会主要的生产力的制造者。这个是很有高度的教育。

但是,我们人人都要受教育又怎么办?所以有个教育的普及性覆盖性的问题,于是就产生了教育的广覆盖性和教育的高度性如何结合的问题。大成智慧教育理论和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包括林砺儒校长的全人格教育在里面,就是这些中国优质的教育理念如何融合再造的问题,形成一个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东西,这就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今后的任务。

对于钱老来讲,我1956年读高一的时候,就已经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原因在哪?当时他的工程控制论得了一等奖,我就知道了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了不起的钱学森。钱学森永远是我们值得追随和学习的一个榜样,我们在座的人向他学习,我们更得要有很多的孩子,我们的后代,像钱学森这样的人学习,这样的为人,这样的爱国,这样的做事业,这样的成功,这样的出成果,这样的为国家社会和世界做贡献,我们这个社会就很不得了。所以在今天来讲,我觉得我们是收获很多,这个话题我们再继续往下研究下去、讨论下去,这应该成为我们一个永恒的话题,再接下去讨论与实践。

我们感谢北京师大附中,感谢北京师大附中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机会,感谢刘沪校长,应该也感谢我们各位的积极参与。连续不断的讨论,我觉得在这么一个讨论之下,我们就看到了一个东西:中国的教育发展在这样一些责任担当者的努力之下,很有希望!我们希望中国更加美好的教育的未来,我们有一份贡献,有一份承担。我们朝着它走去,他也欢迎我们向它走去,它也朝着我们走来。我们以后还有很多的机会特别欢迎大家,像杨校长邀请大家的那样,下一次活动到北京博文学校去看一看,去研究。那个学校是个相对不发达的学校。如果我们能够把发达的学校办好,这是一种能耐,但是如果我们把那些薄弱的学校办好,就是另外一种能耐,而这种应该说是更需要的。

愿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把中国所有的学校都办好,把所有的孩子都教育好!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不仅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领域的开拓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更是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学校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加快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

满满一天的会议,在大家探索钱学森教授在北京师大附中学习成长过程和挖掘珍贵历史资源中很快过去了。但研究和践行大成智慧教育理论,融合“人生中心教育思想”和“全人格高素质”办学理念,探索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中国基础教育体系则正在进行时。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