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黄勇:以美育心,正己渡人

2023-09-08 17:1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尚未走进成都市东城根小学B区的校园,你的目光便会绵长的鹅黄色外墙所吸引,它与初秋的暖阳交相辉映,为校园晕染开一抹温暖的底色,走入校园,随处可见的葱茏植被,以教学楼墙瓦为画板,在其上厚涂出片片青翠,拾级而上,穿过清亮的走廊,雀跃着的孩子们穿过身旁,只在你耳边留下一阵欢笑的风。

在这样一所校园中,有一位自川西高原而来,躬耕教育二十九年的“画匠”。自他走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二十九年间,他用五彩的画笔,为川西高原的孩子们插上梦的翅膀,用缤纷的颜料,妆点成都平原孩子们金灿灿的童心,用爱与包容,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他的名字叫黄勇,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正高级教师、2022年“青羊工匠”获得者,同时也是一名平凡却不普通的美术教师。

(黄勇)

1994年,师范学校毕业后,黄勇固执地选择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在阿坝州的马尔康县党坝乡中心校高尔达村村小担任了一名美术教师,这一干,就是十七个春秋。川西高原的生活清苦,教师也很缺乏,黄勇几乎算是一名全科教师,除了美术,其他科目也要教。那时,学校建在高半山上,要去学校上课都得走上三个小时的山路,另外,在高尔达村小,因为和藏族、羌族的孩子们存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困难重重。虽然有着诸多工作与生活上的不便,但黄勇并不以为意,年轻的他靠着一腔热血,在高半山扎下根来,让教育之花绽放在了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间。

(黄勇在高尔达村小前)

谈起这段岁月,黄勇十分感慨,至今他还十分怀念那里的人和事。他告诉记者,从前的他教过的那些孩子也都读研、工作,走着自己的人生路,其中不少还和他保持着联系。

2010年因为工作调动,黄勇回到成都,来到了青羊区东城根街小学。虽然远离了那片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但古朴熠灿的藏文化却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那段藏区的生活经历随着时间的流逝反而愈发清晰,这一切都反映到了黄勇的作品之中。

(黄勇版画作品《高原红之一》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当记者问到,是什么样的动力激励着他数十年来不断精进自己的艺术造诣,黄勇说道:“其实,在作为一个艺术家前,我首先是一名美术老师。”这看似答非所问的回答,说清了黄勇二十九年来一切付出背后的终极答案。

黄勇表示:“作为美术老师,最重要的是为孩子启迪美的意识,美术老师要做学生们发现美的导师,因而”修炼内功”,即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很重要,艺术教师,若自己没有过硬的艺术造诣就开始教学工作,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

来到东城根小学后,黄勇的美育哲学愈发清晰,天府之国的富庶祥和让他脱胎自粗犷高原的教学理念得到沉淀。成为美育知识的传承者、美术技能的传播者、启发孩子美的心灵的启智者与创新思维的引导者,变成了黄勇美术教学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带来的是个人价值自然而言的释放,于黄勇自己,作品被全国多地美术馆纳入馆藏,四川省特级教师、教书育人名师等荣誉纷至沓来,于学生,在黄勇的倾囊指导下,多名学生的画作取得省市乃至国家、国际奖项。

(黄勇学生画作)

”我常常在上课时对孩子们讲,一幅画,你和老师画的是不是一模一样不重要,画得和老师不一样才重要。”在教学工作中,黄勇追求的教学目标,是赋予学生美的思维、美的视觉,让他们理解真正的美绝无定式。

“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自然之美,感知技艺之美,体悟创意之美,领会文化之美,并将美的思维包容拓展到生活当中。”黄勇解释道,“同时,让他们在懂得何为美之后,拒绝丑,同时学会美的包容,成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新时代青少年。我想,如果中国的少年都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祖国的未来也会更加多元,与世界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教育好比一片无垠的草原,教师是牧马人,孩子们就是肆意奔驰的骏马,我要做的就是将马儿指引到水草丰茂的地方,让他们远离荒漠。”以美育心,正己渡人。黄勇的美育之心,穿越二十九年时光,掠过阿坝州高半山上盛放的马尔康樱草花,在在绿树成荫的东城根街小学,依然如太阳一般照耀着学生,散发着不灭的辉光。(图:饶宇星)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