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机制
有了价值引领和目标导向,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机制就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怎么学、怎么评等问题。
课程设置与开发方面,要遵循保持优势、适应时代的原则,在课程目标设计上要进一步突出“育人”导向,在课程内容和体系上体现梯度并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目标定位要精准,内容选择要丰富,组织实施要可行。
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以学校劳动教育为支点,把校园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充分挖掘日常性的劳动资源,合理利用生产性的劳动课程资源。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教育场所,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中必然不可或缺。此外,社会公益劳动也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辅以适当的策略和模式。
与以往的主题模糊、教师游离于劳动之外等模式不同,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主题要贯通于师生共同参与的劳动全过程。同时教育策略也更加多样,逐渐形成价值体认、伦理辨析、时空拓展的认知引导策略;开发以劳动为统筹、多学科双向促进渗透的课程融合策略;搭建家校之间、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内外联动策略;运用技能竞赛、成果展评、榜样引领、价值转化的精神激励策略。
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劳动教育的一大特色,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数字化和信息化亦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上,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理应成为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信息技术本身即劳动教育课程,信息技术的功能应用即劳动教育过程,我们要承认信息技术课程的劳动教育属性,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必然选择。信息技术在劳动教育的应用过程中可以优化劳动教学环境,锤炼劳动思维品质,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积累劳动教学素材。目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一定的弱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劳动教育缺乏过程管理,实施过程随意化,实施时间碎片化。
过程管理是劳动教育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此项工作应引起各教育职能单位的重视,一方面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化育人的横向合作,另一方面贯通大中小学,形成各学段一体化实施的纵向互联。
教育评价是教育保持螺旋上升的关键所在,对于劳动这种体验式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评价要坚持面向全体,发展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坚持关注过程,促进劳动体验;坚持关注目标达成,发展劳动精神,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来说,评价维度要注重知识、情感和素养的平衡,评价指标要注重观念、体验和品行培养的平衡,评价基本形式要注重平时表现、学段综合、劳动素养的平衡。教师和学生是劳动教育过程主体的“一体两面”。
与其他基础类课程不同,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没有专职的劳动教师,而现有的且数量有限的劳动教师大多专业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不高。这种现象反映出的诸多问题,正是当下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完善优化劳动教育教师评价机制,提高其思想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提高劳动教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基本素养。这两方面的工作,除了劳动教育教师要树立自觉学习、主动提升的意识,地方政府和学校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
最后,教育的发展,教固然关键,但是学才是根本,放在劳动教育上,便是如何让学生去“做”。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角色,劳动教育中的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而且是设计者和评价者。其次,这种角色不仅仅限于课程,而且要在家庭和社会中熟练“扮演”,自然发生。
(作者:中国教育学会研究员 时俊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