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中国网小记者> 活动资讯>

孩子们眼中的二十四节气|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2023-08-23 12: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处暑方过夜新凉

几番秋雨送秋光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即去也,终止之意,处暑时节,正如白居易在《早秋曲江感怀》中所言,“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处暑介绍

梧叶风吹落

璇霄火正流

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处暑可理解为“出暑”,意味着清风徐来,暑气散去,天地始肃,秋色渐浓,人间迎来新凉,我们正式告别暑热,逐渐向着秋高气爽过渡。

处暑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然而,暑热消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雷暴活动也不及炎夏那般活跃,全国各地的暴雨总趋势逐渐减弱。

处暑物候

以五天为一候,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

二候天地始肃,

三候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早早感知到秋天的到来,大量捕猎鸟类,并将它们堆放在地上慢慢享用,看似在祭祀,实则在为过冬储备食物。

二候天地始肃。天气转凉,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阵阵凉风吹来,卷起一地落叶。

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处暑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林果和农作物陆续进入成熟期,农民加紧采摘,抢抓农时。俗话说,“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金秋丰收的序曲由此奏响。

处暑习俗

处暑前后民间有庆祝“七月半”的民俗活动,俗称“中元节”。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除此之外,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

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会去买处暑百合鸭;在江苏地区,人们做好鸭子会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在两广地区,家家户户则有着煲药茶的风俗习惯,用慢火熬煮药茶,同样能达到滋阴润燥、消除肺热的作用。

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举行形式丰富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会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参加。

处暑寄语

在二十四节气中,处暑显得有些低调,它的名字既不像立夏、立冬那般鲜明,也不像惊蛰、谷雨那样灵动,往往在不经意间便过去了。但处暑却蕴含着天地之大美,生命之智慧。“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没有处暑,炎夏将永无止境。

处暑时节秋光清浅、秋风渐起,此时正是秋游的好时节。民间素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各位中国网小记者不妨约上亲朋好友,到户外,到乡间,登高远眺,观察风景的变化,分享秋天的收获,放松身心感受新秋之美。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