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心系乡村振兴 四川农业大学学子深入调研农民视角下的乡村治理

2023-08-03 14:21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8月3日讯(王李科)8月3日,记者从四川农业大学了解到,为进一步了解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获得感、制度信任以及参与意愿,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党润新乡实践团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于7月25日-7月31日以雅安市天全县新华乡和内江市椑木镇光明村为重点调研对象,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农民视角下的乡村治理的调研活动。

调研新华乡 

实践初见效

该调研团队在来到新华乡后,进行了走访调查相关工作,大部分村民和村干部积极热心回应相关调研问题。该团队通过调研发现,近几年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新华乡综合文化站的建立使得村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获得感有所提高;村里的低保、医疗补助等公共卫生服务政策落实相对完善使得村民对于政府以及政策的认同感有所增强。

“实际上,只要有人去引导和带动,乡村的老年人们也很愿意参与这些社会活动。而乡村文化站的作用就在于此。”新华乡文化站的工作者、该乡永安村“童伴之家”的“童伴妈妈”淡青表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华乡老龄化较高,村民们对于乡村治理的参与意愿最初也并不高,但在村委会和文化站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在节日期间会联合文化站举办一些活动,同时完善垃圾站、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村干部对于村民反映的相关情况进行及时沟通,村民们更加关注乡村的发展状况,逐渐明确了自身主体地位。

再访光明村 

体会更深入

离开新华乡后,该团队又来到了光明村。在总结经验后,团队成员着重对光明村三组和五组的村民们进行了一对一走访调研、入户问卷访谈。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团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村民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情况。

在走访当地村民后,该团队进一步了解到,光明村老龄化状况严重,在外出务工人员中青壮年居多,村民收入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种植收入、外出务工收入,以及部分政策补贴。光明村自然条件适宜,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村民承包川红花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无花果种植基地,以及菊花种植基地。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带来了村民在精神上的成就感。同时,通过政府安排帮扶工作,落实各项政策,村民对政府政策的制度信任有所提高,乡村振兴进展良好。但是村民依旧希望村委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口语化传达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拓宽村民建言献策的渠道。

治理有方法 

青年显担当

经过此次走访乡村下基层调研,党润新乡实践团深入了解到新华乡和光明村农民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总体来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民的获得感以及对政府政策的制度信任越来越强,但是提高参与意愿和营造更加良好的乡村治理环境依然道阻且长。”该校党润新乡实践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对农民视角下的乡村治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信农民在乡村振兴上的主体地位。“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专业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倾听农民声音,理解乡村现实,面对乡村治理出现的问题,新时代青年应担重任,行则将至。据了解,该团队将进一步总结实践成果,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供图:四川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