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倾情献力驻村工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这位驻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

2023-07-13 15:2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从矛盾突出的水电移民新村,到如今乡风文明的“高原驿站”,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的改变离不开驻村干部们的默默付出。7月13日,记者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了解到,两年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组织部委派该校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邓昌建来到沙湾村开展驻村工作,他成为了这里驻村干部中的一员。

泸定县的气候和邓昌建的家乡西昌有些类似,这样的环境让他感到亲切。驻村两年时间,七百多个勤勤恳恳服务基层的日夜,从高校教授到驻村干部,他真心为民、真抓实干,用日复一日倾情的付出,借力驻村工作日志记录下当地翻天覆地的变化,续写着乡村振兴新篇章。

获评“乡村治理示范村”

他所开展的驻村工作功不可没

走进泸定县烹坝镇沙湾村,就像走进世外桃源,大渡河拍打两岸的声音在耳边回荡,山风吹拂着这个被称作“高原驿站”的村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邓昌建喜欢在工作之余登到山的最高处,他说那里视野很好,能亲眼看到村子正在经历的改变。

炎炎夏日,站在山腰俯瞰,果树掩映下小小的村落生机盎然:仙人掌已经开花,山坡上新栽的大片玫瑰尚待萌发;震后重建的小洋楼还在施工,做工的老汉和街坊开着玩笑;奶奶牵着穿武术服的孙子回家……这是驻村干部挂念的土地,是邓昌建工作了两年的地方。“小满到了,河池里的水也慢慢涨起来,地里的农作物都逐渐结果、逐渐饱满,再过一些时候,就陆陆续续有收成了。”邓昌建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沙湾村的治理成效是显著的,这离不开咱们的驻村干部邓昌建。”据烹坝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昇介绍,“2022年,沙湾村被评为‘乡村治理示范村’,而乡村治理的进步离不开像邓昌建这样的驻村干部们的倾情付出。”

村里的人都认识“邓老师”

谈及孝心同事更是赞不绝口

“我觉得,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工作。”每当提及自己的驻村工作开展情况时,邓昌建总是这样说。然而就是这样认为自己“没有做什么特别工作”的邓昌建,像其他驻村干部一样在沙湾村乡村振兴的地基上勤勤恳恳地添加着一块又一块不可或缺的砖瓦。如今,发展的大厦已慢慢成型,他们这些驻村干部日复一日平凡的工作更是造就了沙湾村不斐的成绩。

在与村民和其他驻村干部交流后,邓昌建这个基层工作者的付出才慢慢浮出水面——为了解沙湾村的相关情况,邓昌建整理编制了十余本卷宗,一丝不苟地将它们罗列在办公桌旁。“入户走访最多的也是邓老师,村里的人都认识他。”提及邓昌建的驻村工作,同事们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落实驻村工作,推动强村富民,邓昌建积极对接县一级相关部门,一人包揽所有材料准备,对村上建立的信息化治理建设平台进行管理和维护,甚至自掏腰包给村里的水果蔬菜做检测报告,为沙湾村经济发展做了几乎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

“我们的驻村工作主要包括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强村富民、为民办事服务。上述工作,邓老师比我做得更好。”驻村第一书记李骏峰介绍道,“如果要说邓老师唯一的缺点,那就是一个人揽下了所有事情。”李骏峰说,邓昌建为了更安心地留在沙湾村工作,把年迈的老母亲接到了身边照顾。“我们经常看见邓老师牵着他的妈妈沿着小路散步,驻村生活虽然比较单调,但这样的孝心,着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即将结束两年驻村工作

村民不舍且感谢他们的真情付出

沙湾村地处大山腹地,传统乡土情怀一直到今天还影响着当地人民。两年前,初来乍到的邓昌建凭借着一次一次的入户走访、帮扶支持,一点一点地走进了当地村民的心里。

基层工作细碎,两年的驻村工作已经难以细致地回忆,但邓昌建始终记得最初来到沙湾村的情景。“刚到沙湾村开展驻村工作的时候,我有些迷茫,唯一的方向就是国家总结出来的经验——驻村工作日志。”在后来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了解到群众真正的希望和心声,他的驻村工作也就更有了底气。

在实地考察走访过程中,邓昌建对沙湾村相关情况更加了解:沙湾村有491户人家,常住家庭只有300来户,约1580多人;村里仅有五六千亩田地,另外一万亩不便于利用,因此多用于发展林业……不论是民生大计还是村务琐事,他都如数家珍、铭记在心。

“我们村民,都感谢他们的付出。两年的驻村工作即将结束,他们要走,我好不舍,他们的到来给我们村带来了很大的财富。”村民陆晓玲(化名)说出了她对驻村干部们的不舍之情。在村民们看来,他们口中的这位“邓老师”虽不善言谈,但对人总是那么亲切,勤勤恳恳地用实际行动做事。“大家对他的评价很好,村干部就应该这样,不能只是当村干部,还应该想着怎么当好,付出了,才能有成效。”李骏峰说。

700余天他将沙湾村记录在册

一点一滴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在沙湾村的700余天,这些村户、房屋乃至一枝一叶的情况,都被记录在邓昌建的工作笔记里,一页思索一本规划,或许谈不上提纲挈领、高屋建瓴,但他的一笔体悟一画真情,每件事情都实实在在办进了群众的心坎里。村民们都赞叹道:“为沙湾村、为结对共建工作带来的财富,不在于一砖一瓦,而是像邓老师一样夙兴夜寐、无所懈怠的基层驻村干部们,一点一滴把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付诸实际的过程。”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邓昌建只是在大渡河畔默默耕耘的一位典型,而整个中国,有千万条河流千万座山,亦有千万的驻村干部毅然扎根基层,守护、建设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孕育、浇灌伟大复兴蓝图的每一个篇章。他们把深情寄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岁月交给百尺竿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更是成为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动力。

供图: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