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深圳市福田区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展示和孵化活动成功举办

2023-06-30 20:3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6月28日,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网教育频道承办的深圳市福田区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展示和孵化活动(以下简称“活动”)(第三季)成功举办。

据悉,在教育部于5月15日公布的570项“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中,深圳市福田区共2项成果获二等奖奖。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将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引领作用,为深度研究福田区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助力;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区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和孵化工作,通过展示交流福田区在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的获奖项目,加快推动新一批项目落地。

出席此次活动的嘉宾有清华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海峰、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西安市教育局原副局长田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邵志豪、《中国教育报》编委张树伟、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校校长高琼、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胡小勇、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其俊、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游泓,会议由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研究部科研员韩方廷主持。福田区2022年成果型项目主持人福田区申报2022年深圳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课题主持人,以及其他有意参与申报成果奖的区内老师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获奖成果交流报告环节中,三位嘉宾作了了精彩深刻的主题报告。

交流报告伊始,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作了“教育数字化支撑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区域实践”的主题报告。沈坚指出,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当下教学亟待解决的有三个具体问题,一是优质资源匮乏,二是教学适切度不高,三是评价标准单一。基于问题的解决,区域积极探索“以数字化撬动教育整体变革”的破解之道,着重从三个层面发力。首先是数字化赋能资源供给变革,解决优质资源匮乏的问题;第二是数字化赋能教与学变革,解决教学适切度不高的问题;最后是数字化支撑教育治理变革,解决评价标准单一的问题。他还表示,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数字化支撑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实践探索,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对东北师大附中多年来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以及取得的成绩,作了题为“扎根基层,久久为功,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总结梳理。在汇报中,邵志豪提出“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和日常学校的主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国家需要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实际与地区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价值取向,并主张“一个主题,两项规划,三个原则,四项成果全工程”。最后,邵校长展示了东北师大附中的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和孵化过程中的工作收获与心得。

《中国教育报》编委张树伟另辟蹊径,从学术形象的传播问题方向对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进行了探讨。张树伟认为,在快速网评的模式下,能够抓人眼球,迅速找到阅读亮点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成果要进行传播,也要要进行形象的设计,才能够更容易脱颖而出。他提到,报一个学术成果,要去想这个成果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学术形象,要做一个自己的批判和设计。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数字化与因材施教实质上是与时代相结合的,与当前的国家教育探索的一些根本问题相结合,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经验相结合。通过媒介的传播,也可以帮助成果获得一定实践层面的支撑,将成果进行推广,形成一份总结。

在专题汇报环节中,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北校区肖慧老师,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杨佳富老师,深圳市福田区莲花中学北校区王佳老师,福田外国语学校南校区初中部严涵老师,深圳市福田区福强小学吕舒老师,深圳市福田区益强小学江丹老师,深圳市第八幼儿园周素云老师,七位课题主持人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

认真听取了汇报后,各位专家对七位老师的课题进行了点评。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校长高琼认为,王佳老师的《多维反思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聚焦学科教学成果探索在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下对标国家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初中教学改革越来越受专家重视的驱使下,探索初中教学改革更容易引起关注高琼聚焦于这一成果的多维反思”的高度与方向成果的利益和宽度成果的影响力进行了深刻点评。

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胡小勇对吕舒老师的《小学生活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与探索》课题和江丹老师的《基于教法优化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进行了点评。胡小勇结合自己团队获得上一届广东省的基础教育成果奖经验,针对这一课题指出了不足。他认为,首先要明白自己解决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其次是在讲问题的时候严谨意赅然后是一定要树立对标意识。他从理论、时间价值、找创新、抓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提高意见。

西安市教育局原副局长田征表示,肖慧老师的《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初中语文探究性作业设计实践研究》课题与杨佳富老师的《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模式探究》课题,是很值得借鉴的,两组命题立意很高。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的探索,坚持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的改革原则和实践思路。同时,田征也指出课题的不足之处。他表示,学习主体的差异性研究、个性化对待的策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凸显学生本身生态差异的学情学法的研究设计与实施措施等方面还有欠缺。课题命题应从国家级的教学成果奖与新课标背景下研究整本书。

清华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于海峰对周素云老师的《STEM理念与幼儿园木工活动的融合探究》课题进行了深刻点评。首先,于海峰对周素云老师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与幼儿园动手能力教学结合到一起表示肯定。但他认为,不能光看国外的“STEM”,既要研究国外的一些教育原理,还要看到中国对于其政策背景和要求,看到深层的一些原理性的东西,要从研究的目的考虑。另外,既然是木工活动,就会涉及到材料,那么幼儿所要用的材料必须考究,以及要给孩子什么样的内容,需要严格把关。最后,必须想清楚需要产生什么样的成果。

中国网教育频道王主编对严涵老师的《唱美我心中的歌——初中合唱活动课程育人实践研究》课题表达了自己的认知与感受,并提出建议和希望。王主编认为,严涵老师的课题亮点在于将课程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也将课程与生活相结合,是陶行知先生“生或即教育”的实践探索,它是真正在实践中自然生成的成果,同时教师对美育的切入点和实践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但是作为国家教育成果,首先课题不能太宽泛,要聚焦到具体的问题;第二,研究方法例举了很多,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具体采用了哪几种研究方法要说明,且对研研究方法和实践过程有进行叙述性描述。第三,研究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达到了育人的哪些目标,要聚焦。

王主编表示,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课题具有方向性、规律性、长期性、发展性等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推广尤为重要。学术传播要引起更多的人在学术上的探讨和关注;同时要不断的提升和完善学术理论体系;建立共同体,通过共同体将成果推广到不同的地方进行实践和完善。

通过专家点评,参会者纷纷表示,受益良多。本次活动不仅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福田区基础教育成果奖的展示和孵化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也让与会者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只有通过持续的探索、改革和创新,才能真正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编辑/李艳鹤)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