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中国网小记者> 活动资讯>

端午安康 | 一束艾草满苑芳,中国网小记者笔墨中的“端午文化”

2023-06-22 16:00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淡淡粽叶香,又是一年端午到。值此传统节日,中国网教育频道指导,中国网小记者主办了“‘童’话端午,传承有我——端午节征集活动”,希望能够通过孩子们新颖、好奇的视角,推动端午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文化自信自强。

征集活动仍在进行中,快快投稿给我们吧!期待分享,期待你们晒出自己的别样端午节!深耕传统文化,乐享端午魅力。中国网小记者手执毛笔,书写端午祝福;寻找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端午DIY手工;用笔墨写下他们对端午的所思所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展示

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

一(2)班 崔希

▲ 点击观看视频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小学

一(1)班 张荣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小学

五(4)班 郭子涵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

初一(5)班 王暄儒

指导老师:谢玉英

《端午》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端午将至,每家每户都不约而同地挂上了碧绿新鲜的艾草,以求安康幸福;锅中的水叹气似的沸腾着,自然是在煮粽子。

根据最早的文献记载,粽子自汉代流传至今,最初用来祭祀祖先神灵。随着朝代的更迭,社会日新月异的进步,祭祀作用逐渐淡化,它成为农历五月初五的代名词;由于地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形成了南咸北甜的流派。

将芦苇叶卷成尖底的筒,把泡好的糯米与传统馅料放入,用马莲花的枝条绑紧成胖嘟嘟的“小福娃”,就可以上锅蒸了。

伴着淡淡的雨过天晴后苇叶的芳香,一屉仙气飘飘的“福娃”出锅了。用筷子夹出一个解开来,几颗糯米粘在芦苇叶上,扯出细细黏黏的“银丝”,饱满的米白色的糯米被红枣染红,油亮亮的。单吃粽子,浓厚的米香掺杂着甜滑的枣泥,淡而不寡,甜而不腻,二者的味道相得益彰;倘若喜欢甜的,那就再蘸上一层薄薄的白砂糖,锦上添花。

不同于甜粽子,鸭蛋黄腊肉粽给味蕾以极大冲击,让人尝而不忘。咸香油润的蛋黄,肥而不腻、有锅气味的腊肉,被酱油生抽浸泡得咸鲜的糯米,搭配的恰到好处。它入口即化,味道绵密,内馅紧实,米粒松散,让人不禁叹为“人间至味”。

端午佳节,闻着淡淡苦涩的艾草香,带着缤纷的五彩绳,赛着激情四射的龙舟,品着清香软糯的粽子,也回味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

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小学

三(7)班戚和宁

《追溯端午,从祭龙到变身小老虎》

到端午,真幸福!不仅能看龙舟,还能品粽子。以往老师都会普及端午节的知识,今年我决定自己查查,想得瑟一下别的同学还不知道的知识。结果,还真有!

关于起源,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纪念屈原,原来还有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甚至还有起源于三代夏至节之类的说法。但最让我惊喜的是,居然与“祭龙”的习俗有关。春夏之交,是龙神苏醒并上天巡游的日子。我被龙这种神秘生物深深吸引,作为龙的传人,我想象着自己化身为龙,在空中翱翔,俯瞰着祖国大地五谷丰登、万物生长,真是太霸气了!

在查资料的时候爸爸妈妈还告诉我端午节也可以叫夏节,属于汉族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古老的北洋时代,就把四季的主要节日定为“四节”,分别是:新春、端午、中秋和冬至。咱们就是团结,四季四节都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好温馨!

还有雄黄酒。传说中,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会拿着艾叶,戴上菖蒲,再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仿佛变成了小老虎一样。这样可以辟邪防疫。不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只能外用,喝下肚可是有毒的,得小心谨慎啊!

无论是祭龙的起源还是变身小老虎的习俗,都充满了神秘和欢乐。我喜欢过节,不仅是为了粽子,还有各样的故事。我们要继续传承这些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以后的小朋友就不会缺少故事了。

趁着这个时候,我祝大家端午节快乐!愿粽子香甜,龙舟顺风,我们在欢乐中共度佳节!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丰台学校

初一(5)班 战可欣

指导老师:谢玉英

《童年的端午》

夏风裹挟着热浪,家家户户门前皆挂着一株清香幽幽的艾草,那抹绿意让人摆脱了烈阳下的闷热。是啊,又是一年端午至。

“一束艾草满苑芳,五色新丝缠角粽”被粽叶包裹着的小娃娃,露出软润的洁白,抱着棕红的蜜枣,冒出滋滋甜意。白糖也温柔地化了,浸在糯米里。

儿时的我焦急地扒着姥姥,总想让她快一点把粽子煮好,却只换来一句:“好好好,马上就好了。”等到粽子终于散发出她那糯糯的米香时,我便迫不及待地撕去墨绿的外衣,将糯米团子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嘴里浸润着白糖的清甜和糯米的温润。

有时,我会跑到小区的广场上,放飞自己的风筝,就好像我也飞到了天上,像自由自在的鸟儿。我拽着风筝,到处乱跑,等到它飞到足够高的地方,我就剪断风筝线,放他飞向蓝天。我挥挥手,大声地冲天上喊:“再见!”

不过,最期待的还是踏青了。

等到母亲把五彩绳拧好,缠在我的手腕脚腕上。我就着急地背上小包,拉着爸爸去随意地逛,薅几片树叶,再捉几只蜗牛。一直等到太阳斜挂在天边,微微笑着,再带出几朵七彩的晚霞,我立马摘下手上的五彩绳,迎着落日,往天空上扔去,希望有一年的好运。不过脚腕上的我可不摘,要不然,回家迎接我的就是母亲的“河东狮子吼”了。

这样,端午节就算是过完了。没有什么超乎意料的惊喜,只是童年记忆里恋恋不舍的岁月。

以上中国网小记者关于端午节的精彩分享,谁更打动你呢?

今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是开端,初始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排第五,五月五日就是午月午日,即为端午。午日又属阳辰,属火,是阳气的极致,因此端午节也称端阳节。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龙舟竞渡。划龙舟一直是端午期间最盛大的活动,披红挂绿、百龙汇集、村村欢笑的龙舟“趁景”和“探亲”,锣鼓喧天、争先恐后、万人争睹的“斗标”,以及一开数百围的“龙舟饭”,都是不折不扣的民间狂欢。

食粽。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挂艾草与菖蒲。菖蒲作为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可开窍醒神。同时,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称之为“水剑”,寓意其可“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系五彩绳、佩香囊。五色线主要是用“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线组成的,这五种颜色被称为吉祥色,在端午节这一天戴上,可以保平安。后来,系五彩绳这一习俗,也逐渐演变成挂香囊,有了祝福、祈福的意义。

吃粽子

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后来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饮黄酒

雄黄酒并不是雄黄制成的酒,而是在酒中加入微量雄黄。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孩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法诸毒。

吃咸鸭蛋

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炎夏日来临,动植物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有利保持身体健康。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中华文化在每一位学生心里生根发芽是势在必行的。让孩子们亲自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

端午佳节,祝所有的大朋友们、小朋友们:端午安康,万事顺遂!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