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乐山县街小学援彝支教教师田蓉:倾情援教路,助力教育梦

2023-06-09 16:47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为人师表,团结奋进,成为彝汉一家亲的践行者。奔赴峨边彝族自治县近一年来,她用实际行动兑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承诺,践行了热爱学生、挚爱教育的铮铮誓言。她,就是乐山市县街小学党员教师田蓉。

2022年8月,作为市级骨干教师的田蓉老师主动报名参加赴峨边支教工作,当时同事对她的选择不理解,家人也是顾虑重重。但希望为彝族聚居区教育奉献出一份绵薄之力的简单想法,激励着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梦想中的小凉山区。

教育教学兢兢业业

虽然对彝族聚居区生活做了准备,但初到小凉山,面临的挑战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由于支教的峨边县沙坪小学学生多,师资力量薄弱,田蓉老师要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教学,包括科学,社会实践课,总课时达到26节,学生大多是从周边山上下来的,基本全彝,语言关都还没过,教学难度可想而知。两个班级的孩子,只有5个是汉族,其余的都是彝族。同学们虽然很淳朴,但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弱,在家都是和家人用彝语交流,新入学首先要过语言关。加上上课随意讲话、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们良好习惯亟待养成,教育教学工作困难重重。开学一周,诸多的不适应还是让她累得病倒了。为了不耽误教学,田蓉老师硬是没有请过一天假,上午到医院打点滴,下午又坚持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上课。为了彝族聚居区的孩子,她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坚持。

面对困难和挑战,她没有退缩,没有埋怨,立足现实,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做好示范。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拟定每节课的学习目标,逐步树立学生目标达成意识。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一题一题地讲,手把手教。对于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及时批改,认真分析。她经常和当地的同事探讨,备学生、备教材,努力做到使课堂教学符合当地学生实情,使得课堂效果精彩高效,使得同学们乐学,愿学,善学。

结对帮扶倾情倾力

她主动和本校教师结对子,开展“传、帮、带、学”活动。邀请本校老师到她的课堂上观摩、学习,自己主动到本校老师课堂上听课、评课,一同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探讨教学心得体会。开展结对帮扶的同时,她还主动请缨开设公开课,到峨边的第一个月,她就为全县的数学教师上了一节高质量的网络研讨课,毫无保留地与更多的老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和经验。她的课,充分体现了聚焦核心素养的“三会”,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生生交流碰撞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交流,让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地。

用一份师者之爱,收获满满的温暖和幸福

田蓉老师所支教的学校校门口就是306省道,平时运矿石的大卡车特别多,学生上学和放学期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彝族聚居区的孩子从一年级就是自己上学的,家长们很少接送。由于住在学校,她就每天起的很早,穿上交通衣,从公交站台把孩子们接到学校。小凉山区经济比较落后,年轻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大多把家中的几个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们。放学后,田蓉老师就到那些留守孩子的家里,与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监护人倾心交谈,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给与更多的关爱。田蓉老师每次对孩子的嘘寒问暖及耐心为孩子讲解各种知识,每次和孩子妙趣横生的互动,孩子们脸上都露出灿烂的笑脸。为了让彝族聚居区的孩子爱上学习,田蓉老师还经常自掏腰包,为孩子们购买学习资料和奖品,让这些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岁月总是匆匆,不知不觉中,田蓉老师近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在她的心中却是“援彝支教行,一生不了情!”峨边的高山流水,热情的彝族同胞,朝夕相处的沙小师生,都是田蓉老师一生最美的遇见。(文/图:李娟)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