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联合国儿基会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开启中小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3-06-06 19:58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2023年6月3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中小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傅国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处高级项目专家陈学锋、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等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出席大会,全国多个省市的42个项目实验学校和1个实验区的主要负责人参会,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周刊原主编杨咏梅主持会议。

近年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工作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举措。本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探索我国中小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的有效路径与策略,为保障儿童权利、提升育人质量、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依据,助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项目围绕四大研究模块——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机制和能力建设、家校合作工作的机制建设与渠道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路径及策略研究、面向处境不利儿童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个研究专题——区域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模式,开展为期三年的研究和实践,通过梳理国际经验和调研聚焦关键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形成有效模式配套培训资源,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和有效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傅国亮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致辞发言。他指出,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彰显出家校社共育经历了从教育内部工作序列走向了教育外部工作序列演变的历程,逐步构建起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通过完善家校社共育的育人方式,提升育人质量。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处高级项目专家陈学锋指出,联合国儿基会一直致力于保护儿童权利、促进儿童发展,本次项目实施要贯彻《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体现的四个原则,在融合国内外经验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为期三年的系统研究和探索,创新方法、积极实践,形成有效经验和成果,为推动家校社共育做出努力和贡献。

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表示在当前我国育人机制改革和转变的重要时期,开展中小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路径与策略研究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项目团队将在各方的共同支持和参与下,努力完成好各项研究任务并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本次项目启动会共设置启动仪式、专题报告、分组研讨交流三个环节。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康丽颖和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张俊从国际视野介绍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政策制度、科学研究、学校实践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分享了北京、广西防城港、江西弋阳的典型经验,为项目研究拓宽国际视野和实践路径。项目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边玉芳通过《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报告深入解读了项目的主要设计思路和未来探索方向。

围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机制和能力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小衔接等六大研究主题,首都师范大学孙丽萍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梁丽婵博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何妍博士、中国儿童中心张玲玲博士、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陆彩霞博士、中国教育报原主编杨咏梅老师指导专家带领开展研讨,就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存问题、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的工作重点难点、项目成果内容和形式等问题,广泛交流经验和意见征集,为下一步行动研究计划和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图文/贺苗苗)


【责任编辑:罗天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