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六个突出” 落实“六大行动”——推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未成年人是一个自我判断意识不强,社会经验缺乏,意志不够坚定的弱势群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事关未来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汶上县教育和体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精诚协作的育人体系,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一、新时代未成年人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方面产生了不同的问题。例如,法制观念淡薄,寻求武力解决问题;意志力不坚定,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盲目跟风模仿;沉溺于网络,失去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差;享乐主义严重,注重物质享受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几个方面:(1)家庭方面。重分数不重德育;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有效陪伴;过于溺爱;以及单亲家庭的增多。(2)社会方面。社会不良风气及不正确的价值观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一些快餐文化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
二、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加强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一)突出爱国主义政治性,夯实理想信念“动力阀”
精神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基因缺钙就会得“贫血症”。丧失理想志向,在激荡的河流也会枯竭,没有奋斗拼搏,在澎湃的航程也终将搁浅。理想信念是我们行为的“航舵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开展爱国、爱党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积极传播者,让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从小就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把握四个“度”,即理论的深度,实践的温度,精神的高度,思想的锐度,抓好这一关键时期,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久久为功,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外化于行。
(二)突出榜样力量示范性,系好思想道德的“安全带”
运用各种方式向广大青少年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下沉到学校,让学生通过观看《朗读者》、《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劳动模范》、《中国好人榜》、《济宁先进人物事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的精神大餐、视觉盛宴,渗透了关于忠诚、信仰、责任、奉献、坚定为核心的主题教育和时政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洗礼。通过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激励着青少年集聚力量、明晰责任、坚定梦想,做时代奋进的好少年,真正做到了补了精神之“钙”,充了知识之“电”,加满能量之“油”。正如学生在观后感中写的“自己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要以实际行动向感动中国先进人物学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要把感动延续到学习和生活中,做感恩之人;做有爱与责任的人”。此外,通过不定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少先队员、先进集体、进步之星、明日之星、好少年等活动,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三)突出心理教育实践性,为心理健康问题“把准脉”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在学生和生活中,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或问题。正所谓,“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是,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就能“剪一剪歪枝病叶,扫一扫心理卫生,清一清灵魂浊气”。三是,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服务。每个学校至少配备一名心理咨询教师,以“梳辫子”的方式发现问题,以“剥洋葱”的方式剖析问题,以“开药方”的方式解决问题,并建立区域性的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咨询辅导服务,定期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
(四)突出教师队伍主导性,下好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棋”
新时代的教师多了一份“授业解惑”的责任,多了一份“兼济天下”的情怀,多了一份“为国育才”的使命。教师要坚持“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一是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二是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培养学生“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为实现我们的民族梦想而奋斗。
(五)突出家校共育合作性,共绘思想道德教育的“同心圆”
父母是孩子永不卸任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观念、行为时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而父母和学校的共同愿望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人、成才,这就需要发挥家校共育,形成合力。例如,建立家长委员会、班级通讯网络、班级家长微信群、设立家庭教育成长指导中心、开设公益性网上家长学校和网络课程、深挖家庭教育资源,开展“书香家庭”“绿色家庭”等命名及宣传活动、“我爱我家”征文或摄影活动、亲子趣味运动会、家长论坛等家校活动,加强家庭之间的联系,促进家校关系紧密化。延伸教育阵地,拓展育人空间: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优势,实施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项目,构建多元推进、互联互通的家庭教育网络体系;联合社区、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等,开展公益性、常态化家庭教育宣传、服务及实践活动,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社会风尚。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好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突出主题教育思想性,发挥弘扬民族精神的“助推器”
山东是一方文化的厚土,更是一方精神的高地。山东的四种精神先后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重要论述,提出重要要求。这四种精神分别是:沂蒙精神、王杰精神、孔繁森精神(老西藏精神)、挑山工精神。这既是齐鲁大地的骄傲,也是山东人民的自豪。我们充分利用“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优势,实现“以文化人”,培育“精神味蕾”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此外,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一是,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二是,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道德教育的同时,组织好面向未成年人的宣传教育活动。三是,丰富未成年人节假日参观、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伟大的民族精神、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未成年人。
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时代画卷在砥砺前行中铺展,精彩华章在不懈奋斗中书写,百年梦想在真抓实干中实现。汶上县教体局教研室始终坚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注重抓主题、建阵地、创品牌、固成果,“六个突出”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上台阶、走前列,努力走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汶上样本”,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山东省汶上县教育和体育局 路超 吴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