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增活力、强动能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助力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3-05-25 11:16

来源:华龙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增活力、强动能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助力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_青网教育频道_中国青年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韦燕)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在此战略目标指引下,西部(重庆)科学城承载着川渝携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梦想。如何在这一国家战略中贡献高职科教力量?锻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新职人?重电通过不断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5月24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探访助建科创“一座城”的“重电实践”。

轨枕螺栓高精度智能检测与检修设备现场勘测图

产业园区“强齐聚”

园校融合提升创新能力

5月11日,首届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重庆永川举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聂强以一篇《园区模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路径》报告“圈粉”无数,释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信号”。

作为一所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双高”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乘着全国职教改革发展的东风,在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上探路试点,正积极加快推进永川校区建设,与永川合作共建“产城融创”融合发展试验区,助力西部职教高地建设,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技能型社会贡献“重电力量”。

网络攻防实训平台-2

聚焦重庆市“2+6+X”重大产业布局,学校探索出一套“园区(企业)出题、学校立题、平台(团队)破题”的技术水平提升创新模式,积极推动博士专家进部门、进产业、进园区,重构共建共享共赢的“政产园企校”合作新局面。

学校积极主动与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头部科研院所(创新联合体)等展开技术交流,汲取各方在技术攻关、组织研发、成果转化、服务企业等方面的关键点。在此过程中,一大批校内外的“高精特尖”院士专家汇聚于此,将产业发展与学校特色识别、匹配形成全新资源集聚,不断解决技术攻关的“难点”、组织研发的“痛点”、成果转化的“困点”、服务产业的“卡点”,持续助力企业纾困。

学校制定科研人员项目聘用制度,通过项目形式临时聘、双向交换聘用等形式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在此推动下,学校2022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0项;立项重庆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1项,实现学校牵头立项重庆市重点科研项目0的突破,也将单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的最高值提高到100万元。

谢永教授与团队成员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测试重大平台“强动能”

重大平台“强动能”

校企联合推动成果转化

面向新一代高性能芯片、智慧建筑、智慧医疗器械等数字产业方向,学校实施引培并举“双轮驱动”,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为核心抓手,以合作共建省部级研发平台为主要依托,确立了学校—企业—园区多方共建共享的“矩阵式”科研组织形式。

校企共建(城市建筑智慧运维高校工程中心)

校企共建的城市建筑智慧运维高校工程中心等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同时形成了“研究方向必须聚焦行业发展、科研项目必须来源于行业真实需求、研发过程必须与企业深度交流、研究成果必须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四个必须”平台建设原则,建立了“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应用示范—成果转化”的建设模式,形成集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能创业、市场运行一体化的科研平台建设运行机制。

科研平台支撑重大科研成果频频产出。近五年,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形成的科研成果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

与此同时,学校科研方向紧跟企业需求,搭建了“项目团队+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一体化平台,建立了“需求—立项—研发—成品—转化—产品”完整生命周期的全链分权定向转化机制,成果转化率大幅提高。

2022年,学校授权发明专利164项,位居全国高职第二位;科研与社会服务收入突破5000万元;自动生成虚拟化网络切片术等36项技术创新成果助力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1.6亿元。

重电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团队正在进行水切割实验

科研生态“增活力”

校地联合蓄积源头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为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学校主动谋划“环重电”创新生态圈,不断助推全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依托产业学院、卓越人才班,工匠工坊等育人载体,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模式,初步建立相关机制1套;完善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量互换,促进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等机制1套;完善分类科技评价机制,形成可持续影响的科研“放管服”体制机制1套。构建起“双循环三融合”协同发展科研治理模式,将科技创新供给与“两链”的持续需求不断正向循环,便是学校提出的创新之举。学校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推动“机构—制度—文化”“政府—行业园所—企业—学校”“平台—项目—成果”多维度融合。在技术与产品开发创新生态下,全校师生披荆斩棘,孕育出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同时,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技术创新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领域,聚焦民生关键问题,重点开展了“三医”(医疗、医保、医药)数据融合为应用场景的《智慧医保发展背景下重庆市“三医”数据融合应用的相关问题研究》;为了让群众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况,加强对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开展了基于知识图谱技术参保人健康分析的《基于医保大数据的群体健康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网络攻防实训平台-1

一批源于真实需求的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科研工作者技术创新能力,更让课堂教学案例更多元,让教学过程更丰富。

下一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将紧紧围绕重庆市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影响力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创新机制、拓宽视野、培育人才、协同“大学大院大企”要素资源搭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载体,助力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发展,为加快实现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力量。(图片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曾瑞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