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扎根巴渝大地办学 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庆市高质量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直以来,重庆大学坚持扎根巴渝大地办学,始终以先锋姿态,主动融入国家和重庆发展大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在服务国家和新重庆高质量发展中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5月22日上午,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大学,来自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实地打探重庆大学服务国家和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谋划做好“四篇文章”
全力加速跑,奋力开新局。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重庆大学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优势,在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上勇担使命,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及川渝两地30余个市县区持续深化合作,做好“瞄准前沿、聚焦产业、建设智库、汇聚人才”四篇文章,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德阳市人民政府与重庆大学共建德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学校深度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谋划布局打造更多高水平创新平台,聚力打造支撑引领新重庆高质量发展和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力量。推动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培育建设超瞬态实验大科学装置,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和前沿研究基地,服务重庆和四川创新发展,推动两地基础研究水平整体提升。
聚焦产业层面,重庆大学依托相关优势学科,践行“一院一地一产业”合作模式,学校共建遂宁锂电新材料研究院、德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重庆铜梁新型储能研究院、广安玄武岩纤维材料创新中心、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綦江中心、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和产业化平台,有效支撑成渝地区锂电、齿轮、储能、健康等产业升级。
此外,学校还积极在智库建设和汇聚人才方面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020年,重庆大学与四川大学联合发起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以实现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目标,推动联盟各高校间开展友好合作。
以服务边疆建设为重点
助力“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
2012年起,重庆大学定点帮扶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创造性地开展定点帮扶和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深度参与边疆建设,服务推进“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在定点帮扶云南绿春期间,重庆大学先后选派40余名专家教授和校友企业家授课,累计开展各类培训班55期,培训党员群众6100余人次、“乡贤能人”和村级党组织书记近4000人次。学校为绿春县制定“五帮五促”帮扶方案,从党建、文化、教育、产业和医疗五方面精准发力,让党旗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
2023年4月25日,重庆大学校长王树新率重庆大学工作组赴红河学院调研,与云南省红河学院、绿春县开启组团帮扶新模式
2020年5月,云南省绿春县退出贫困县行列,学校帮扶举措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学校连续3年获得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成效年度考核最高等次“好”,被评为“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重庆大学举办绿春县优质农产品展销订购会
在十年定点帮扶取得突出成效的基础上,2023年重庆大学将与云南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双方将共同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加强合作,拟通过联合举行国际交流活动等形式,提升双方在东盟、印度洋地区的国际影响。
同时,重庆大学将与红河学院签订对口帮扶合作协议,从学术、文化、国际化等方面全力支持红河学院发展;红河学院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积极配合重庆大学,携手打造多方联动助力乡村振兴新亮点,构建组团合作帮扶绿春县新模式。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协作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联系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高校、合作机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境外办学点等,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扎根巴渝大地
服务新重庆高质量发展
“扎根巴渝大地、服务重庆发展”是学校建设的重大战略,长期以来,重庆大学和重庆市的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在服务重庆、引领发展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与高新区、沙坪坝区共同打造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与高新区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璧山区共建先进技术研究院。
同时,学校加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建设,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智力服务、新兴产业培育于一体的新型高端学院和高端智库,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重庆大学长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生院校区建设俯瞰图
为推动储能产业发展,服务“双碳”战略,重庆大学与两江新区联合共建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瞄准能源转型前沿技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力争打造成为集前沿技术研发、综合测试和工程化验证、成果孵化为一体的高水平的国家级储能科技创新平台,为重庆市乃至国家储能材料与装备产业发展、能源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图: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