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立德,其命焕新——专访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校长陈国荣
2023年3月24日,在由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发展论坛,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德育工作现场会期间,中国网对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校长陈国荣进行了专访。
中国网:
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有什么具体措施能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氛围,培育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这方面想请校长谈一下。
陈国荣校长:
首先对学校文化的一个界定,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最本质的东西是学校里边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所以我们说一个学校的文化,它可能体现在环境建设里边,某种意义上更体现在师生的行为方式上,当然也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上。所以我们育新学校建校20多年来,非常重视一种和谐的、包容的、清澈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在这种良好的关系氛围中,为孩子们打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校园文化。
中国网: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如何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水平,加强老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
陈国荣校长:
育新学校对教师的唯识标准有4个词,叫人品、敬业、能力、成果。这里边人品和敬业可能就涉及到老师的这种师德维度。
我们跟老师们讲人品的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个是别人怎么品你,第二个是你怎么品别人。那么别人会怎么评一个老师,我觉得可能有最少有这样两个维度,一个老师一定是一个健康的人,健康是个大概念,就是国际上对健康的概念理解是有良好的品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好,这是一个健康的人,所以我们希望老师们是一个健康的人。
第二个别人品老师希望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你老师这个职业存在的前提是教学相长,我们要帮助孩子们成长,所以我们对于教师的师德引领,在别人品教师这个维度上,一我们强调做一个健康的人。其次我们强调不断的尊重自己,发展自己,可能是一个老师良好师德的根本表现,毕竟孩子们要在他的引导之下健康成长。
他怎么品别人,所谓老师品别人更多就是怎么样品自己的学生,就是学生观的问题。现在这样一个社会阶段,我们是要既看到森林,更看到树木,所谓森林可能是一个学校,一个年级或一个班级,但是现在我们更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看到每一个活生生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在我们的校园环境里边很好的成长,要有这样一种学生观,就是建森林更建树木这样一种学生观。
中国网:
如何加强学生具体的学生方面的教育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和辅助体系,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陈国荣校长:
我们在学生管理上有这样三句话,一个叫重体育促德育、重德育促教学、重教学促发展。德育工作就是我们很重视,但是德育的时效性有待于加强,那么一定要让德育有一个抓手,所以我们学校里边把体育作为德育的一个前置环节,因为在体育的运动竞赛之中,可以说包含了我们希望孩子们成长的很多好的品德。比如说团队合作、竞争、家国情怀,拼搏这样一些良好的品德,在体育活动里边都有所呈现,所以我们想通过体育抓体育来促进德育活动,这是第一句话。
第二我们叫重礼仪塑常规,重常规塑形象,重形象塑栋梁。就说我们想让孩子们在校园生活中能习得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和礼仪行为,我们说礼仪可能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美德,但是它会成为美德的一个生长点。一个讲礼的人一般意义上会不断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第二个点。
第三个点是我们叫优思维育能力,优能力育素养、优素养育新人,我们是特别强调思维型教学和思维型教育,因为我们想孩子们的成长,他要成为适应未来的人,而未来是不确定性的,那么怎么样能适应未来的社会,他要有批判性思维、成长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所以我们通过思维教学、思维教育来培养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这样一些德行。
中国网:
如何借助社会资源社会力量方面,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这种互动合作,然后建立良好的这种社会环境,推动学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
陈国荣校长:
这也是现在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一直讲叫打开门窗办教育,因为学生的成长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一个结果。所以我们有很多这样的做法,比如说我们会把家长引进校园,因为家长它涵盖有各行各业,有很多好的职业引导以及职业所需要的道德修养。
再比如说我们有九三学社的名师工作站,工作站里边它有大量的海淀区的高科技人才进驻校园,给孩子们去建构科技课程和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这些青年科学家背后他们的成长过程、成才过程,他们的那种拼搏,他们的那种团队精神,对孩子们也是一笔财富。
所以我们讲学校的教育现在不能有很宽的护城河,一定要让学校的这股河水和社会的大江大河要链接起来,让社会的一些好的品质好的方面能够让孩子们去体会,相信未来,相信明天,相信社会,应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