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中国网小记者 > 活动资讯 >

立春|才辞旧岁又迎春,万物滋萌始换新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3-02-04 | 责编: 曹杰

万物复苏春之始

伴随着严寒的逐渐消逝

“立春”来了

人们终于可以脱下厚重的外套

去尽情享受春色、看春暖花开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四时之始

故又名岁首

立,是“开始”之意

春,代表着温暖、生产

立春后,天气转暖

万物复苏

一切都充满勃勃生机

什么是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四季之始。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公历2月3日至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会正式到来。自秦汉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节的开始,此时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柳色早春浅,水文新绿微”北京时间2月4日10点42分21秒将正式迎来立春。此时节,北回归线及以南一带,可以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地开始解冻,蛰虫逐渐苏醒,鱼儿浮在未融的碎冰下游动,“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立春有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春风自东而来,和气闲袅地轻抚大地,“波起轻摇绿,冻痕销水中”,大地开始逐渐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蛰居的虫类也慢慢在洞中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

“陟”代表升,立春到来后,河里的冰开始融化,水底逐渐变暖,鱼也会感知到温暖而游到水面上来,但表面的冰层尚未消融,水面上还有一些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司。”立春时岁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但寒冬已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大自然生机勃勃。

《礼记·月令》中曾记载:“立春三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天子率公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回来后进行庆祝,赏赐公卿大夫,布德施惠人民。”古人非常重视立春,多把立春作为传统节日来过的,千百年来,许多活动已成为习俗,在这一天有迎春、打春、咬春的习俗。

立春的习俗

迎春

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祭句芒由来已久,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

迎春的礼仪,在《月令》中有所记载,到东汉明帝时逐渐完备,后世更将它列人祀典。清代《京都风俗志》中提到:“立春前一日……迎春牛芒神入府署中,搭芦棚二,东西各南向,东设芒神,西设春牛,形象彩色,皆按千支。”

而在民间,迎春的仪式更是铺张盛大,十分热烈,其宗旨一方面在于劝农务耕,一方面示人须珍惜韶光,不要辜负一年之中的最好季节。

打春

打春,指用鞭子抽打泥土做的春牛,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相传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西周时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到宋代时“自京都至各州县俱于衙前陈列土牛”,清代《燕京岁时记》中也记载:“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春天到了,人容易犯春困,牛也会懒洋洋,挥鞭一打,象征着把人和牛的懒惰都打走,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以祈丰年。

咬春

咬春即在立春这天吃春饼、春卷、萝卜等食物,祈求身体健康。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

杜甫曾在《立春》一诗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可见唐代已有立春做“春盘”的习俗,将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

咬春也是古人的食疗养生法。立春之后,天气由寒转暖,萝卜、韭菜等食材有辛甘发散之效,利于生发和保护阳气。《燕京岁时记》亦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一年节气立春始

久盼东阳花满枝

新的一年已正式开始

快去赏春踏青

一同欣赏

这大好春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