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中国网小记者 > 活动资讯 >

孩子眼里的二十四节气 | 梅花先趁小寒开,瑶枝非雪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3-01-05 | 责编: 曹杰

今日我们迎来了

2023年的第一个节气

——小寒

作为二十四节气的倒数第二个节气,小寒的到来,意味着三九莅临,寒冷也随之而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味着小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但是北方也有着“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在北方地区,小寒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北京市八一学校

中国网小记者党明悦

讲解小寒节气

气温虽低,但是并不影响小寒的景色。小寒,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起点。《吕氏春秋》上说:“风不信,则其花不成。”在花开的前一天,一定会有风先来报信。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梅花凌寒独自开,颇具文人傲骨,山茶花期漫长,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开在小寒最后五天的水仙花,飘逸无俗气,黄庭坚也称它为“凌波仙子”。这小寒美景装点了冬日的寂静与萧瑟。

聆听西安高新第二学校

中国网小记者高泽伊的小寒歌谣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鸟儿,大雁开始向北迁移,说明阳气已动,喜鹊也开始筑巢了,雉也会因为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人大附中丰台学校中国网小记者胡紫陌说“小寒是春的序曲,雁群循着埋在冰雪之下即将发芽的暖意北归”。一起来看看她笔下的小寒。

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的发端,也预示着暖春的萌动。

“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阳气已动,雁群循着埋在冰雪之下即将发芽的暖意北归。宽阔的羽翼推开寒风,载着游子的思念归乡,轻盈的尾梢携着暖春的气息,沾染着江南的朦胧水汽,像最清透的薄纱,拂过燕山与太行的山巅。

喜鹊被这丝丝缕缕的暖讯所吸引,喜事啊,喜事啊,新年将至,要筑巢啦!它们飞过来飞过去,忙忙碌碌。屋里咕嘟咕嘟地煮着腊八粥,屋外的喜鹊歪歪头,送上了喜讯,叼走了柴堆的小树枝作为报酬。

“唧唧叽”,稚鸡蹦蹦跳跳,在化不开的冻土上,留下了浅浅白痕,仿佛在叫喊着:不远啦,不远啦,春天来啦,土地要松软啦!锅里的糯米饭香喷喷的。馋!馋!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不错的,这时候冷,但是窗上的冰花在暖融融的鱼汤面前是斗不过一个回合的。咱们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富有智慧的先人们细细品尝着生活的千滋百味,再普通的食材也能熬出最淳美的味道,一条鳟鱼锅里炖炖,鲜美的奶汤能热乎到过年。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换年芳。冷过了,冻过了,该暖和起来了。耐心等等,耐心等等,冰要化了,河要开了,桃要红了,柳要绿了,不远了,不远了,坐等春风来了!

小寒是进入腊月的第一个节气,往往会伴随着“腊八节”出现。提到“腊八”人们熟知的是喝“腊八粥”,但是作为一个古老的节日,腊八的风俗不仅仅是喝腊八粥这么简单。北京市八一学校中国网小记者高梓晴讲述了腊八的由来、风俗。

 腊八的由来与风俗

古人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听老人说喝腊八粥就是为了把下巴给粘住,有些地方还有腌腊八蒜的习俗。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除了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赏梅。

小寒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气,这时梅花开得正好,古人常在这个时候踏雪赏梅。

小寒进入腊月也意味着年关将至各家也会陆陆续续开始扫尘备年货。在农耕时代,尤其是在北方,自腊月起农事逐渐减少,人们有闲暇时间为过年做准备:写春联、剪窗花、准备彩灯、鞭炮、香火等等。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民间也有很多丰富的传说。

传说一

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都变成了恶鬼,专门出来吓唬孩子。古代人都比较迷信,害怕鬼神,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会被看成是疫鬼作祟。这些恶鬼什么都不怕,唯独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之说。因此,在腊月初八这一天用红小豆、未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只能靠家人送。有些民工,离家很远,粮食送不到,便饿死在工地上。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但最终还是饿死在了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上的民工,人们每年的腊月初八都吃腊八粥,以示纪念。历史文化不断影响着我们,一直流传至今!

小寒时节,不仅仅有腊八粥,在广州,小寒这一天的早上还要吃糯米饭。广州人将糯米饭里面配上炒香的“腊味”(一般是指腊肠和腊肉)、香菜、葱花等材料,吃起来特别香。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这样小寒听起来就令人瑟瑟发抖,但若加上“二十四番花信风”,或许又有了另一种说法。寒冷下绽放的花更令人惊艳,此时的寒冷的存在又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这就是小寒,正同云暮惨,劲风朝烈。时有香来,望明艳、瑶枝非雪。想玲珑嫩蕊,绰约横斜,旖旎清绝。仙姿更谁并列。有幽香映水,疏影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