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中国传媒大学重返团队活动纪实:下沉扎根后乡土 乡村振兴再出发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08-23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8月23日讯 当下,新媒体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乡村地区下沉。基于虚拟在场与文化共振的短视频平台,联结了乡村的价值审美,孕育出互联网时代特有的“乡土文化”。

今年3月,拉面师傅程运付因坚持15年一碗拉面3块钱不涨价,在短视频平台一夜走红,并被网友们称为“拉面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重返拉面哥故乡”团队于2021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杨树行村(以下简称Y村)、北梁邱村、杨树行水库、老牛槽山区等地进行了调研。

深入后乡土,在村庄里做研究

“人类学家不研究村庄,但在村庄里做研究。”

团队躬行田野,聚焦科技物品、符号文本与空间场景三个维度,驻Y村进行走访调研。成员对Y村的外部轮廓进行全景拍摄,并绘制全景图,全面把握村落布局、村容村貌、村民信息。同时,走访Y村外围地区,观察了解水果产业生态和乡镇聚落布局概况。

为透视Y村的网红潮退景观,团队成员与Y村进行直播的十余位网红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开放式访谈,走访主播驻扎地,尝试与其共同直播,并逐渐与主播建立起亲密关系,了解主播的基本情况和生活状况。

团队成员走访主播驻扎地并与其交流

为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和村庄现状,团队先后在十余位村民家中开展独立入户访谈,与村民、主播进行座谈会,采访“拉面哥”程运付,倾听其个人经历与现状,并对杨树行村村内发展的需求与互联网及新闻行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询问。

团队成员和杨树行村村民合影

团队成员教给村民手机使用技巧,帮助村民大扫除,在村民的带领下体验农务,实现“共赢”和双向互动。在当地,团队收获了村干部、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团队成员和“拉面哥”母亲交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Y村于2020年完成全面脱贫,村民表示,接下来他们“新生活的起点”,就是修好村里的路。

考察产业链,挖掘创新潜空间

全面乡村振兴有五个方面,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而排在首位的,就是产业振兴。Y村附近,山东雪尖茶业有限公司是乡村现代化产业的优秀范例。在王洪伟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实地考察Y村附近的当地特色产业园区“雪尖茶场”及稻港水库。

团队成员在当地“雪尖茶场”与王洪伟合影

相关工作人员带领团队成员,对特色茶园、育苗基地以及全链式生产车间进行考察。同时,团队参与“如何通过特色产业驱动发展地方产业以及当前Y村及周边地区发展部分问题”主题报告会。

团队负责人刘鹏和当地教师王洪伟、沂蒙雪尖公司经理等人,针对网络直播与互联网+农业等问题交换意见并进行详细交流。

通过对产品种类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的了解及相关理论学习,团队尝试结合Y村语境,寻找Y村产业振兴突围的全新道路,挖掘助力杨树行村的发展点与潜空间。

探寻地方史,文明实践突破口

哲学家文德尔班曾说:“人是有历史的动物。”

团队沿临沂市浚河出发,走访并参观了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长廊。在走访参观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随机采访了部分实践活动参与者,询问了解了有关实践具体信息。

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费县方志馆,详细了解了当地历史文化。此外,团队采访了相关工作人员,就当地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等相关议题进行交流。

团队成员在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举行团队交流会、指导老师研讨会、重点访谈、项目组内活动,共获得访谈文本与记录资料134953字、音频资料598分钟,影像资料上千份,形成了较为丰富的阶段研究成果。

团队不仅为当地“乡村振兴”添了一把柴,对当地乡村互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同时也尝试从新的角度,激发当地文明精神建设活力。

团队将依据调研报告基础形成多篇学术论文,并将参投河阳论坛、中国新闻史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及中青报暑实、中传暑实、大地传媒坊等各级评比活动,投稿相关专业学术期刊,以扩大影响力,打通外围路径,实现资源在乡村的下沉。(刘鹏 罗颖佳 李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