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家庭教育 >

用好手中的“奖励机制”是家长的必修课

来源: 中国山东网 | 作者: | 时间: 2021-05-10 | 责编: 徐虹

近日,湖北宜昌一四岁小女孩拿着奖状到处“炫耀”的视频让网友们直呼可爱。据悉,视频中的女孩获得了第一张全勤奖状,她先是兴奋地和妈妈炫耀,然后又分别跑到校园保安叔叔和校门口卖糍粑的老奶奶面前分享自己的喜悦。

  (图片来源网络)

虽然只是一张简单的奖状,但却让小女孩由衷开心,也激励了孩子向更好的表现努力。对此,很多网友表示“原来奖励对孩子这么重要”。新东方在线老师提醒,奖励孩子看似简单,实则有很多潜在要求,家长们在奖励孩子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遵守诺言,承诺给孩子的奖励一定要及时兑现

家庭生活中,为了鼓励孩子做出某些举动或者推动孩子达成某个目标,家长们往往喜欢事先向孩子许诺“如果你……我会……”。新东方在线老师提醒,只要孩子们完成了预期目标,家长们就一定要在事后将奖励兑现,否则孩子的期望一次次落空后,就会产生“承诺可以不用遵守”的错误认知,对父母产生不信任的心理,也不利于他们诚信品格的培养。

新东方在线老师建议,为了不让自己的承诺沦为“空头支票”,家长们最好不要将“事先约定奖励”设置的过高,以免增加事后变现的难度。同时,家长们需要注意,对于“按时完成作业”“不许迟到早退”等本就属于孩子分内的事情,不应该成为他们得到奖励的理由,这样会让孩子形成奖励依赖,从而难以养成好习惯。

出乎意料的奖励,更能让孩子心灵获得满足

新东方在线老师指出,事先约定的奖励虽然可以提高孩子的行为动机,但其也有潜在的不利影响。比如,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功利,营造出一种孩子之所以努力是为了追求外部奖励的错觉,长此以往“奖励”和“上进”可能变成了“等价交换”。

为此,新东方在线老师建议,家长们在奖励孩子时可以多采取一些随机的、出乎意料的策略。比如,如果感觉孩子某段时间内的行为表现非常良好,那么可以在不让他们知道的前提下,将某样他们期盼已久的礼物摆在他们面前,或者在不通知孩子的情况下,直接将他们带到游乐场游玩。这种没有事先安排和征兆的奖励,随机性越强、作用越明显,既能带给孩子更大的心灵满足,也能推动他们更积极主动的上进。

注意奖励方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要有机结合

要想有效行使“奖励教育”,家长们还应该注意奖励方式,要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机结合起来,最好是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新东方在线老师提醒,一味的使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可能带来两种不利局面。一种是随着奖励次数的递增,孩子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要想实现激励效果,奖励的物品必须层层加码,这样很容易让奖励变味。另一种是可能让孩子养成和父母“讨价还价”的坏习惯,当奖励物品不能如其所愿时,刺激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与物质奖励相比,爸爸妈妈共同为孩子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亲笔信、全家人为孩子举行一场家庭内部表彰仪式等精神奖励,可能对孩子心灵的触动会更深,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认可,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向上的内在动机。如何用好手中的奖励机制,却是家长们的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