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中国网小记者 > 新闻报道 >

信息失真怎么办?《审辨式思维》第四讲带你“玩转真相”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04-23 | 责编: 罗天林

4月14日下午,中国网小记者小学段《审辩式思维》直播课第四讲正式开播。这一讲继续邀请中国网教育频道学校部主任、思维课程讲师乌磊主讲。本讲以“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作为主题,从信与不信的标准和评估信息可信度的方法两个维度展开教学,通过大量生动案例向中国网小记者展示了信息失真能够达到的程度,以及这种失真可能或已经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以众多新闻素材介绍主题背景后,乌磊老师向小记者们展示了判断信息可信度的基础知识、态度与方法:针对确凿无疑的信息应该采取的态度;寻找尽可能丰富的信息源的方法;多信息源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干扰;可靠的信息源应当具备的特征;合理的信息源应该具备的品质,等等。结合案例开展过程教学之后,乌磊老师从事实界定、信息源可靠性判断、信息内容评估和信息证明方法等角度总结了“信与不信的标准”,这套标准同时成为小记者判断和评估信息可信度的指导方法。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小学

本节课上,乌磊老师大量使用了源自电视、网页、社交软件和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新闻或消息,作为引导小记者快速了解课程主题、框定思路方向和预热讨论问答的材料。小记者通过这些与食品安全、疫情防控、5G等主题相关的材料,了解了在校园内较少关注的信息,认清了虚假信息可能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更对通过貌似权威或公允的平台所发布的失真信息建立起初步的警惕心。

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

通过背景铺垫,小记者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很自然地产生了探究信息可信度深度知识的愿望。接着,乌磊老师通过以往经典案例和小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天文知识点,向大家介绍了判断信息可信度的简单标准,即针对确凿无疑的信息应该采取的态度。之后,通过对上节课查找信息源方法的回顾,乌磊老师邀请多位小记者代表回答了“你愿意相信谁说的?”系列问题,通过每组问题的对比,向大家介绍了判断信息可信度时可资利用的信息源都是什么、相较而言更应该采信哪类信息源的观点。

大兴区第六小学

在展示从可信度角度看待信息源的知识点后,为避免小记者出现惯性思维,乌磊老师又通过一组互动题目向小记者们展示了信息源可能存在的问题:精于表达的人可能在“带节奏”、固执己见的人所传达的不容挑战的信息、名人利用自己的威望“夹带私货”以及随处可见的偏见和自我中心等等。为了加深小记者对这一反思的理解,乌磊老师还展示了貌似充满科学精神实则语焉不详、缺乏论据的某机构对烟草行业分析的信息,以此使小记者能够更加辩证的审视信息可信度这个中心议题。

在回顾上节课的经典案例后,乌磊老师展示了可靠的信息应该具备的特征和品质:真实、合理、可证、逻辑性、现实意义等,并在之后展示了完整详细的“信与不信的标准”。

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中心学校

随后,乌磊老师邀请小记者代表,利用这些标准和方法,具体分析一则信息的可信度,以此作为实战环节,巩固小记者对本节课主题和方法的理解。最后,乌磊老师向大家再次展示了合理质疑的现实意见,这既是分析信息可信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对之前几讲核心内容的升华。

北京市丰台区西罗园第六小学

本堂课继续贯彻小学段“审辩式阅读”的教学理念,设置大量阅读材料,安排众多互动环节,或由小记者自发讨论,或请小记者分享感受,使大多数参与直播的小学都有机会在直播环境中展示个性化风采,被全国更多学校所认识和了解。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在互动过程中,小记者们表现踊跃,在每一轮问答分享环节都能做到纷纷举手,争取参与机会。获得机会的小记者代表,既能够按课上所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展示思考过程,还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提出角度新颖的真知灼见,有时还能以颇具幽默的方式表达感受,与讲师一道塑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第二小学

本堂直播课反馈效果理想,多所学校表示,经过几次《审辩式思维》课程的学习,本校的中国网小记者对于问题的思考更加积极主动了,学习中的每次提问都有小记者高举小手,抢着回答。由此看出,课程不仅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也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力和探究力。

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小学

很多中国网小记者专门写了参与直播课的感受,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详细记录下来,还展示了对判断信息真伪重要性的思考。部分学校的中国网小记者利用第三方平台、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发表上课体会、课后感想等,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