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中国网小记者 > 优秀作品 >

北京新英才学校:随一条河流看世界 《家住温榆河》项目式探究第二届学生论坛侧记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04-23 | 责编: 罗天林

北京新英才学校:随一条河流看世界

《家住温榆河》项目式探究第二届学生论坛侧写

芳菲四月,杨柳依依。北京顺义安华街7号——北京市新英才学校的师生们正在享受着一场学术的盛宴,唱着时代的诗歌,诉说着河流的故事,这条河流流过我们的家门口,它就是——温榆河。

我家就在温榆河边住,了解探究温榆河,爱国爱家园,就从居住环境入手,新英才师生做了不寻常的研究,在《家住温榆河》项目式探究第二届学生论坛将研究成果完美呈现。中国网教育频道领导、中央电视台及清华大学专家、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执行校长张万琼教授及其管理团队,初中部、AP国际中心以及中华英才书院的师生也参加了本次论坛。

温榆河是北京最早开发的一条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上游,这里是北京最早种水稻的地方,也是民风民俗最纯粹的地方,创造了北京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城市文明、文学艺术。同学们带着自己喜欢的课题,把课堂延伸到温榆河两岸,专家、市民、文献都是我们的老师,大家的研究以学科为经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别为纬线,再现一个不一样的多层面的温榆河。


这是一场同学们自选课题、团队协作的项目式学习过程,理综聚焦温榆河水质、土壤和动植物,数学还原大数据下的温榆河丰水期和枯水期规律。文综告诉我们温榆河畔我党的斗争历史,英语组是温榆河起点、公民责任话题。语文截取了温榆河两岸的民情,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快乐。

各位发言人登台论道的顺序是:温榆河生态环境探究组、温榆河动植物探究组、回声社团、温榆河政治探究组、语文组、大数据与中华文化探究组、七年级英语组。

论坛程序:1.温榆河生态环境探究组:《温榆河水中塑化剂DEHP及沿岸植物受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研究》;2.温榆河动植物探究组:温榆河动植物调查;3.回声社团:温榆河畔的回声;4.温榆河政治探究组:千年温榆 百年党史;5.语文组:歌声飞过温榆河;6.大数据与中华文化探究组:《枯水年与五运六气的关联性》;7.七年级英语组:美式辩论;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肖康老师对同学们的研究汇报做出了专业的点评:

“我觉得同学们做得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开始从污染物的监测逐渐过渡到对污染物源头来源的解析,我想未来除了去分析它的源头之外,可以加上一些数学的量化的指标,去分析它的来源,比如说统计学的一些分析。

第二点就是关于中间同学们在计算污染物在环境当中的分布的时候,引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平衡的一个观念,它可能分布在水里面,也可能在土里面,也可能在动植物体内,整个过程当中,你可能观察到水里面污染物增多了,逐渐的就是说环境变差了,为什么呢?

有可能是不停的有干净的水过来,但是历史上河流问题里面有一些历史的原因的一些污染物,它逐渐的被释放到水体里面,你有可能会关注到这样一个现象,它不见得就是一定是环境变差的,也有可能是短暂的环境变差,但是长期的是环境变好的趋势也不一定,所以大家需要去思辨这样一个问题。

关于重金属这一块的研究,我觉得同学展示的非常有意思,直接就地去采污染物,这些植被认为在毒性最重的地方,长出来的植被就应该是解毒的良药,对吧?所以他认为就在附近去找这些植被,这些草什么的,认为它有高的富集性,最后遗憾的是没发现有超富集的植物,但是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没有超富集呢?有可能是因为咱们的环境还不够差是吧?如果环境差到一定程度了,差到跟那些放射油田的差不多的情况下,没准也会出现超富集的植物。所以这可能是好事,可能是对于研究来说可能是坏事,大家对自然环境的评价来说总是好事。

关于本次研究的几点建议:第一就是大家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建议是要做重复的实验,来消除这种随机的运气的因素对我们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重复实验来评价随机误差的影响。第二,建议大家做研究的时候,也需要关注文献当中的一些报道,比如说你发现这几种草,它对污染物的富集比例是怎么样的,温榆河是这种情况,那么全国别的地方是什么情况呢?可以做一些比较。第三,建议研究小组的同学可以后续把泥水采过来之后进行一个化学成果稍微实验来评判,实际上它的一个污染物的分配系数是怎么样的。

关于动植物生态调查研究组,展示了非常多的生动的画面,所以我感觉非常好。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关于植被的调查,因为你们提到了多样性的问题,你如何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它的多样性的?我们一方面是需要有直观的逐渐的认识,从理性的角度,如何去评判它的多样性,你们可以去看看文献,文献里面有一些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这块指标。

通过动物的分享,社团的同学的分享,也启发了我一个思考,关于对生命的思考,作为蚂蚁来说是一只,蚂蚁是一个生命,但是一群也是一种生命,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还有可能是整个一个群体来做一件事情。像有一些穿越大洋的蝴蝶,你是说它是一只是一个生命,还是说整个一个时间的链条串起来?事实上来讲是一个生命,这是一个我的不成熟的一些思考。”

论坛最后,张万琼校长做了重要讲话: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首先感谢我们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网等各大媒体朋友们对于我们新英才的关注支持,特别是对《家住温榆河》项目的一个支持,感谢肖康教授对项目的关心和指导。第二个感谢特别感谢我们李婆婆及其带领的团队,感谢AP中心和所有的教职员工们,以及为这个项目做出努力的新英才的所有相关的人们,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谢谢你们。

今天我特别骄傲特别激动,因为我们的孩子思维是跳跃的,从他们的实地探察研究中感受到世界是相互关联的。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环境意识,我们要有环境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因为一些植物迁移它的原生地之后,来到其他地方可能带来生物多样性,但有的是带来灾难性的结果,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在温榆河项目当中,我们的孩子们把我们对于环境的关注,已经迁移到了我们身边的小事。比如说回声社团,他们就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其实人人关注这个环境,人人爱我们的世界就是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然后形成良好的环境的意识和价值观,这个世界就会更加美好。

今天来到这里的同学们,从初一的一直到高三的,我最亲爱的毕业班地孩子们,要不了多久就要离开这里了,他们带着对新英才的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走向世界,去贡献中国智慧。讲中国的故事,我相信特别是经历过这次温榆河项目的孩子们,你们一定会非常精彩,为中国长脸。我也希望我们初一的孩子,你们在这里看学长学姐们,看到他们是怎么做的,就是为了破除这种神秘感,看学长学姐们他们在怎么做。你们要去思考,能不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进行研究,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些方面进行研究,我的身边还有其他什么样的我感兴趣的地方,或者说有一些不注意的地方,我就作为我的研究项目,我要为我的同学们,为我的家人,为我的朋友,为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贡献我的智慧。

这就是新才“爱与创造”这一个教育主张,深入每一个孩子内心,接下来无论是我们AP中心还是剑桥中心,所有的新英才的孩子们,我希望你们自己成立自己感兴趣地研究小组,做一些相关的项目式的学习,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将来做一个真正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人。

谢谢大家!

我的家温榆河,温榆河畔的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是一个有着2300多名学生的大家庭,孩子的年龄从2岁至18岁,从开蒙到完成基础教育,他们人生最美好最重要的时间都是在新英才度过的,新英才就是孩子们的家。(中国网小记者北京新英才学校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