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4日
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围绕“五育并举”教育改革,成都龙泉驿成功打造洛带研学小镇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钟传亮 | 时间: 2021-03-22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3月22日讯(钟传亮)围绕“五育并举”教育改革,成都市龙泉驿区积极开展研学活动,抢抓研学发展机遇,建设、打造了洛带研学小镇。近日,龙泉驿成功举行了洛带研学小镇推进会。龙泉驿区各中小学校长,洛带研学合作高校、驻镇研学机构、研学点位商家、研学培训机构(单位)及旅行社等117个单位近200余人齐聚洛带,就研学活动开展、研学课程开发、研学品牌创建等内容共商思路、共谋发展。

 

抢抓机遇,巧用资源

高位谋划开展研学小镇建设

2016年,研学旅行被正式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有文化内涵、有历史底蕴的旅游景区成为各个大学、中小学研学旅行的首选。而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西部客家第一镇的洛带镇建于三国蜀汉时期,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拥有明清客家建筑群50余万平方米,“一街七巷子”格局千年未变,拥有“四大会馆”、四川客家家风馆、四川客家博物馆、刘家家风大院等各类展馆祠堂26个,客家水龙节、火龙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秋歌擂茶等特色客家文化业态20余家。

龙泉驿抢抓这一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洛带镇自身文化资源本底,于2019年12月启动研学小镇建设,梳理洛带镇内客家文化、自然生态、文创体验等20余处研学资源、30余处研学点位,设立了传统与客家文化、自然与生态环境、文创与文旅体验、汽车与国防科技、党建与社区治理、公园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等10个研学(培训)主题路线,引进了10余家优质研学机构,满足党员干部、大学生、中小学生等不同对象的研学需求。近年来,洛带研学小镇接待泡桐树小学等研学团队40个,年均承接各类研学活动200余场,覆盖研学群体5万余人。

 以点连线,以线带面

 培塑点线面结合的研学格局

 坚持以“一核三片”差异化发展思路推进研学小镇建设,洛带研学小镇围绕龙泉驿区“五育并举”教育改革内容,整理客家文化、自然生态、文创体验等研学培训资源,设计10余条精品线路,创新开发7个主要课程和40余个精品课程。

目前,洛带研学小镇已形成了以古镇景区文化弘扬研学区为核心(包含中华传统文化、客家文化、历史文化、文化科技等学习体验),蔚然花海亲近自然研学区(包含花卉科普知识、种植花卉劳动、插花、干花、摄影、露营等生活美学的知识学习体验与提升)、金龙长城和谐生态研学区(包含生态科普和拓展运动实践)、宝胜村乡土风情研学区(包含农耕文化、风土人情、民风民俗体会和农业生产劳动体验)为补充的特色研学发展区块,形成了秋歌擂茶、西部文献修复中心、四川客家家风馆等特色研学点位,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联面,点线面结合的洛带研学“大景区”格局。

 服务支持、共建共享

 细致做好研学配套建设

 为做精做强研学小镇,龙泉驿区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做好洛带研学小镇阵地建设,积极协调华侨城齐盛当代艺术中心,为2家研学机构搭建研学阵地,并与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等10余家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抓好研学产品培育、完善研学市场服务等配套建设,大力吸引优质研学单位和机构联动进行研学资源开发,打造研学项目。

此外,龙泉驿区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搭建研学机构和研学企业、商家的交流合作平台,联合全区18家各类主题、定制类研学旅游团队,组建“洛带研学小镇联盟”,建立沟通交流、资源共享、营销推广等机制,开展研学资源挖掘、研学商品开发、研学服务推广等10余项活动,实现了资源、信息、市场、人才等共享共赢。

 扩容提质、动态监管 

丰富提升研学活动质量

 洛带研学小镇始终坚持以“政府+企业+市场经营主体”的运营模式,整合企业、社会资本等多种资源,为洛带研学小镇建设续航发力,先后建成“洛水湿地公园空中及水上运动基地(一期)”、宝胜村“农耕学堂”劳动研学基地、“西部研学基地”等10个品质研学基地,针对党政团体、学生团体、大中小企业团体、社会团体、家庭亲子等不同研学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学产品开发。

 截止目前,洛带研学小镇共接待研学团队100余个,承接“穿汉服、游古镇、享狂欢”等各类主题研学活动300余场,覆盖研学群体5万余人,先后获得现场教学基地、研学实践基地、旅游研学基地等10余个授牌,提升了研学小镇的感知度和关注度。

 在研学过程中,洛带研学小镇还注重强化品牌意识,对研学资源挖掘、研学线路设计、研学课程开发进行严格审核。对研学活动注重强化动态监管,通过问卷调查、过程督导等方式,对研学效果不好的研学机构实施负面清单制管理,力争将洛带研学小镇打造成省内中小学研学旅行的首选目的地、党员干部培训提能的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