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存在价值多元、理想游移、思想多变等特点,提升青少年红色教育的实效性,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相关调查及研究显示,当前青少年90%以上的学习时间用于知识内容掌握或考试准备,对红色教育课外读物兴趣普遍偏低,红色教育基地体验缺失或感受不明显;校内校外红色教育资源整合没有明确的理念与机制,教育方法仍以说教为主、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现实经验、信息化手段利用不够、过程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没有落到实处。
因此,全国人大代表李孝轩认为,很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大力提升青少年红色教育的实效,增强红色教育的影响力、主导力、感染力和发展力,具体建议如下:
建议一:深挖红色教育资源,增强红色教育的影响力。一是坚持地域特色,指导各地各校挖掘地方红色教育资源。依托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将红色经典、革命故事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充分利用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著名抗战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努力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教育更具活力、更接地气。二是坚持共建共享,统筹建设红色教育资源库。加大经费投入,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红色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打造红色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红色教育资源的收集、处理和整合,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三是坚持研用结合,促进红色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加大研究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成立红色教育研究中心,加强红色教育资源的研发,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建议二:整合红色教育内容,强化红色教育的主导力。一是聚焦革命传统教育,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艰苦奋斗传统等七个主题,为青少年植入红色基因。二是注重红色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合,推进红色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交融,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探索红色教育内容的学科嵌入性,促进红色教育内容与学科知识点的结合,实现红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建议三:创新红色教育手段,提高红色教育的感染力。一是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红色教育信息化进程,依托线上教育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红色教育模式。二是拓展红色教育空间,打破传统红色教育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局限,创建协同育人环境,建立校地合作的工作机制,构建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红色教育生态,增强红色教育合力。三是丰富红色教育方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对象的特征,采取主题学习积分制、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志愿服务、讲述红色故事、撰写学习心得等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有序建设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平台,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红色教育路径。
建议四:改革红色教育评价,提升红色教育的发展力。一是推动评价内容改革。着力青少年思想信念、兴趣动机、意志态度的激发,将红色教育过程及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同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二是探索多样化的评价形式。针对红色教育的特殊性,灵活采用自我反省、学习报告、集体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思想、信念、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坚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成多元参与的红色教育评价机制。三是推进评价方法创新。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化红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提高对青少年思想情感和价值观预测的准确性,加强红色教育效果的实时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