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刘泽军:高教+文化 是大学思政的最佳路径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佳 | 时间: 2021-03-05 | 责编: 刘佳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

刘泽军:高教+文化 是大学思政的最佳路径

作为一所理工类特色院校,北方工业大学却有着令人意外的“B面”——上世纪80年代,北方工大就提出“懂科学的艺术家,懂艺术的科学家”的培养目标,美育作为立校根本,为无数北方工大学子打下了绚丽且扎实的美育底色。

课程“框”进美育 本科重“美”

发展美育,课程是重要载体。北方工大就构建了“必修+选修”的四维课程框架,将美育浸润学生日常。北方工大文法学院院长刘泽军是学校美育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对此,他很有发言权。

“四维课程框架”具体指什么?刘泽军介绍,包括“大学美育”、“十五讲系列”课程、50余门选修课等。首先,“大学美育”是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国家级精品课。其下有《大学语文》、《中国文化经典阅读》;共同引领学生进入艺术之美、中国语言文学之美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开设了艺术类、文学类、文化类、思想类、社会类等“十五讲系列”课程,“系列”课程有:《中国文化十五讲》、《西方文化十五讲》、《生活美学十五讲》、《创意文化十五讲》、《中国戏曲十五讲》、《古典诗词十五讲》、《古代小说十五讲》、《比较文学十五讲》、《中西建筑十五讲》等,并陆续出版了“十五讲”系列图书。刘泽军认为,“十五讲”系列课程更具体地引导学生进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经典文化,与“大学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相互补充与互有区别。最后,学校开设了50余门选修课,涉及具体的文化、艺术、文学、思想门类与经典作品,也把最新的理论和知识传递给学生。其中,“大学美育”是核心,是国家级精品课,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所编写的课程教材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教材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书系第一批书目,获当时主管教育的李岚清副总理作序推介,并在全国美育会上推广介绍美育课程和教材建设经验。

除课程以外,学校还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育。其中包括,充分利用审美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基础—艺术馆、陶艺制作室、木工实验室、丝网印刷实验室和模型室建设等,设立审美实践项目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同时,学校还通过文化、艺术、科学、体育等“四大节”,通过这四大节,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育人,从而实现两个课堂互动。据刘泽军介绍,学校有一支学生骨干队伍,这就是各种文艺社团。学校特别聘请优秀艺术家辅导,其中创立于1986年的学生话剧团就曾由北京人艺长期指导,著名导演苏民,著名演员李婉芬、濮纯晰等多次来校辅导,演出过《家》、《雷雨》等名剧。

美育+高校 是“大学思政”的最佳途径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搭好高校美育的架子,本身就是高校思政的最佳诠释方式。刘泽军介绍,北方工大的美育建设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融为一体的,“大学美育”、“大学语文”和“中国文化经典阅读”从中华美育精神、中国语言文学之美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等不同的角度,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位居首都,学校还充分挖掘地缘优势,使教育充分“在地化”。北京城是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最好的大课堂,北京文化是学生观视呼吸于其中的活生生的文化。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北京文化相关的选修课,带学生了解北京的文学地标、建筑文化、三山五园等。同时,结合学校地处京西的特点,成立了西山永定河文化研究中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脚下的土地和文化,了解北京三大文化带之一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并带学生进行文化考察和研究。

“高校美育能够长久持续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以美育人建立在文化的根基上,以美育人与以文化人相结合。”刘泽军认为,高校教育要不断积累形成美育文化,才可成其久;要能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才能成其大;要与在地文化相结合,把美育的课堂放到大北京城,才能成其实;要能成为课程美育,体现在所有的课堂中,要能渗透到整个的校园文化中,才能成其全。

文字/中国网记者 刘佳

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