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征文】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爱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夏旋 | 时间: 2020-12-24 | 责编: 曾瑞鑫

[编者按]在这个开局并不顺利的2020年,我们经历了痛苦、恐慌、感动,有过泪水、有过欢笑。当中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时,所有人的生活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居家隔离”、“健康码”、“上网课”、“直播带货”,一个个新鲜的词汇,正逐步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工作模式和学习习惯。

旨在记录来华留学生在2020年这个特殊年度中不平凡的经历,促进不同国家青年一代的人文交流,展示各国来华留学生风采,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主办,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承办的“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来华留学生的积极响应,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中国网作为本次活动的独家官方网络媒体支持单位,特刊发部分获奖优秀作品,以飨读者。

优秀作品选登:《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爱》

【俄罗斯】夏旋 东北师范大学

回想1月回家过年,火车上得知疫情的出现,平添了很多不安。随着疫情的蔓延,我看到中国人在浓厚的年味下,放下除夕的碗筷,告别家人,奔赴前线。当世界正在享受安逸时,中国已经有了无数的“逆行者”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人,全力以赴为人民健康和幸福奉献。“抗疫”的过程是艰苦的,是需要全民参与的,春节期间中国全民在家自主隔离,为世界防疫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大年初三我坐飞机回家乡,去机场的路上我看到了越来越严格的检查与越来越多的防疫工作。当自主意识成为常态化,中国必然会很快战胜疫情。这次疫情也让我看清、看透了一些事,让我感受到常说的理想信念,体会到疫情考验下的制度优越性。

停课不停学,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学习态度。回到家的时候才逐渐明白,情况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学校时刻都在关注我们的健康,及时向我们通报疫情发展及安排。春季学期不能按时开学,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不能回到学校学习,没有同学和导师,知识怎么学?科研怎么做?这成为我最主要思考的问题。疫情下,在中国多年的学习环境让我回到俄罗斯以后不知从何下手。犹豫之际,中国教育部马上就有了回应,主张“停课不停学”,通过网络平台、视频直播引导学生在家自主学习。开放科研平台、数据库,特殊时期,特殊关怀。在完善博士论文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效率在突发事件上的积极影响,短时间内能顺利做到从“线下”到“线上”教学的转变。国家还支持开发免费沟通和协同软件,如“钉钉”,确保网络平台的稳定工作。自此,我们学习团队每周的线下研讨也“升级了”。线上研讨积极有效,适应性强。系统设备的转变关键还是在人,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导师的授课思维。做到交互发展,共同适应,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壁垒,我以这种方式能与导师和学弟学妹“见面”。互相学习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在疫情的考验下,形式虽然变了,但是“质”和“量”绝对没有变。

隔离不隔爱,不仅是处理方法,更是大国担当。随着疫情全球化的蔓延,俄罗斯也开始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生活变得不一样,但却又一样,仿佛我在同中国的亲朋共同坚持。我们也在家,你们也在家,不断的是温暖的问候与暖心的关怀。这让我在遥远的俄罗斯感受到真情和温柔,距离反而让我们变得更近。我也曾是一名在网络上关注方舱医院建设的“云监工”。控制疫情时我看到也感受到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能让全国人民统一行动,控制疫情的发展,对自己的国家,也对其他国家的人民担起了责任,体现了大国的担当精神。

经历过共同的考验,我们看到生命的凋零,也看到人性的光辉。六个月了,我很想念我在中国的亲人,想念我在中国的生活。春天终将会到来,疫情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或许现在远隔万里,但我们是纽带,是与中国紧密相连的朋友。不变的是情谊与决心,面对疫情,我们坚定信心,共克难关!